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矿业工程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胡晴  刘柄麟  张超  等. 《资源与产业》2017,19(1):23-28
把握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对于优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地关系”以及推进新型城镇化意义深远。选取影响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因素,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和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4年苏州市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苏州市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城镇发展由土地滞后型转变为人口滞后型;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由不协调过渡到较协调,人口城镇化水平滞后,土地城镇化水平存在虚高,原因主要集中在城镇扩张模式和发展政策上。因此, 苏州市应该选择合理的城镇扩张模式,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多元渠道获取城镇建设资金。  相似文献   
2.
【目的】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方法】通过对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2014—2016年的气象数据及空气质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合遥感技术,从温度、湿度、风速、AQI四方面探讨城市湿地公园的小气候效应。【结果】(1)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具有明显的冷岛效应、湿岛效应、风岛效应和空气质量效应。(2)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小气候调节效应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冷岛和风岛效应夏季强于冬季,湿岛效应冬季强于夏季。(3)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小气候调节效应具有明显的昼夜差异,湿岛和风岛效应白昼强于夜晚,冷岛效应夜晚强于白昼。(4)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空气质量效应年际变化明显,空气质量逐渐上升。(5)对比周边城区温度和湿度,温度以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增高,湿度则相反。【结论】湿地公园能有效调节城市小气候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浙江省土地利用结构,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做好减排工作。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利用碳足迹计算模型核算2007—2016年该地区碳足迹水平,利用脱钩分析和标准椭圆差探究浙江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研究表明:2007—2016年浙江省年均净碳排放量增长率为4.06%,建设用地是浙江省主要碳源,碳源碳汇总量差距扩大,低碳发展难度加大;宁波市净碳排放量位居浙江省首位,丽水市净碳排放量最低,且是唯一碳汇作用大于碳源的地区,浙东北与浙西南碳排放差距扩大;浙江省人均GDP与人均碳足迹呈现弱脱钩状态,浙江省经济发展快于碳排放量增加速度,丽水市脱钩程度最优,舟山市脱钩程度较差;浙江省净碳排放量与建设用地碳排放量空间分布集聚于东北部,耕地碳排放量空间分布较为分散,较前两者中心偏西南方。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生态效率模型,采用熵权TOPSIS法,对上海市2005—2014年间的资源效率、环境效率及生态效率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根据定量分析的结果判定其经济发展模式,最后运用障碍度模型对生态效率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就生态效率水平的变化轨迹而言,2005—2014年经历了低—中—高的变化过程,生态效率逐步趋好。2)就经济发展模式而言,2005—2014年上海市先后经历了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末端治理型经济发展模式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走的是一条ABD发展道路。3)就制约生态效率发展的障碍因子而言,平均障碍度排在前3的障碍因子由大到小依次为工业废气总排放效率(8.56%)、工业烟尘排放效率(8.53%)和生活用电效率(8.30%),上述指标是制约上海市生态效率发展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