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2篇
矿业工程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神东矿区煤炭自燃标志气体的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煤氧化自燃过程生成的气体产物能够判断煤自燃的反应过程和机理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生成的标志性气体可以判断煤自燃的严重程度的问题,采用红外光谱实验手段对神东矿区6个煤矿不同层位和不同工作面的12个煤样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煤样在不同温度下生成标志气体的规律及CO气体浓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对预测预报煤的自然发火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异步电动机反Γ型等效电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定转子总漏感与互感的离线辨识方法。在已有的异步电机运动控制平台上进行含高频成分很重的单相脉冲和单相低频正弦实验,然后根据霍耳传感器检测到的电压电流信号,经傅立叶变换来实现对异步电机参数的辨识,实验表明辨识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并对逆变器的死区效应进行了一定的补偿,使计算得出的电压与逆变器实际输出电压基本一致,电流波形接近正弦波,补偿效果能满足参数辨识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数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三角模糊数的概述引入事故要分析中,给出一种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模糊表征法--3σ表征法。通知一角模糊数的代数运算法则求顶上事件发生的模糊概率,并命同运算实例。  相似文献   
4.
以东容三矿综采工作面为例,分析了采空区自燃隐患产生的原因,对采后采空区进行密闭设计,采用连通管路气室均压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发火,并提出一些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均压防灭火技术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用故障树分析煤矿瓦斯爆炸引起的伤亡事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49起煤矿瓦斯爆炸典型案例进行的统计,运用故障树分析(FTA)。找出了事故发生的可能途径,提出了预防事故的对策表。  相似文献   
6.
以山西柳湾和两渡的炼焦精煤为研究对象,利用热重分析(TG-DTG)、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红外光谱(FTIR)等测试技术,研究了室温环境下溴水脱硫对煤自燃特征温度与煤活性基团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脱硫次数增加,煤进入氧化增重阶段的起始温度向高温区偏移,煤进入快速燃烧阶段与达到最大失重速率的温度点均向低温区偏移,即煤的氧化自燃进程加快.煤的发热量呈下降趋势,但最多仅降低原煤发热量的3.4%.煤表面C元素、N元素和S元素含量随着脱硫次数的增加而规律性地减少,而O元素含量呈增加趋势,煤中硫醇、硫醚、噻吩、芳碳、碳氢键碳与质子化吡啶等官能团相对含量逐渐降低,砜、亚砜、羧基、羰基、吡啶、吡咯与氮氧化物等含氧官能团相对含量逐渐增加,说明脱硫后煤中各元素以更高的价态存在,溴水脱硫是一个氧化过程.IR光谱显示芳香族官能团和脂肪烃官能团中的C— H键伸缩振动锋均变弱,含氧官能团中的C=O双键和酚羟基中的C—O—H键伸缩振动峰均变强,说明煤中C—H键含量减少,C=O双键和C O H键含量增大,这与TG-DTG和XPS的分析结果相一致,说明脱硫后煤中的C元素、S元素和N等元素被氧化,煤的氧化程度变高.  相似文献   
7.
将关联矩阵引入到事故树分析中,通过对关联矩阵的运算,得出求解最小割集的简便算法,为计算机辅助事故树分析的程序设计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煤的自燃倾向性新分类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热重分析仪实验研究了神东矿区不同层位和不同工作面煤的自燃特性,结果表明:煤氧化燃烧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升温失水失重阶段、升温增重氧化阶段、升温燃烧失重阶段.对应3个阶段的活化能分别为失水活化能、着火活化能和燃烧活化能.着火活化能是指从增重开始到增重结束转为失重的拐点处阶段的活化能,以煤的着火活化能判定煤炭的自燃难易程度的新方法.着火活化能越小煤样越容易自燃,着火活化能越大煤样越不易自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NaClO质量分数、NaOH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煤粒径对NaClO脱硫的影响,以脱硫率为响应值,通过Design Expert软件设计和优化了NaClO脱硫实验。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案,建立脱硫率与各因素之间的预测模型。通过建模检验、残差分析、方差分析,等高线与响应面分析,一方面证明了模型可靠性,另一方面分析了各变量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运用响应面优化法对NaClO脱硫中反应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设计方案建立的预测模型中二次模型可靠性高,且偏差最小,拟合度好;得到煤的脱硫率关于NaClO质量分数、NaOH质量分数、反应温度以及煤粒径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通过残差分析证明二次模型的可靠性良好;二次模型的方差分析与响应曲面分析结果相一致,即单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NaOH质量分数、NaClO质量分数、煤粒径、反应温度;各因素交互作用对脱硫率影响程度中,NaOH质量分数与煤粒径最为显著,反应温度与煤粒径最低;通过提高NaClO质量分数、NaOH质量分数以及反应温度,降低煤粒径均可提升煤的脱硫率,但NaOH质量分数和反应温度过高会影响水解速度从而抑制...  相似文献   
10.
利用采空区煤岩的吸附特性封存CO2,不仅可以降低碳捕集与分离成本,还能实现防治采空区遗煤自燃的目的。采用常温常压吸附试验、ASAP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试验,探究了孔隙结构、矿物质含量和含水率对煤吸附CO2特性的影响,拟合了影响煤吸附CO2因素的定量关系方程,并通过随机森林算法计算了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权重。结果表明:大南湖(DNH)矿、鹤岗(HG)矿、同忻(TX)矿区3种煤的孔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孔径范围在0.5~0.7 nm和0.8~0.9 nm内的孔数量较多,在0.7~0.8 nm的孔数量较少;微孔数量是导致3种煤对CO2吸附能力差异的根本原因。常温常压条件下,煤对CO2的饱和吸附量随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大,随矿物质含量和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且煤的微孔数量越多,矿物质含量和含水率对吸附量的影响越显著。煤在达到临界含水率后,由于水分子阻碍了CO2分子的流通通道,导致CO2分子无法进入煤内部的孔隙中,CO2饱和吸附量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