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篇
轻工业   8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对近几年来人工窖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人工窖泥的培养、存在的问题和质量的提高三个方面,并对人工窖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对白酒包装材料霉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起纸质包装材料霉变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是霉菌和细菌;引起霉变的环境因素有温度、水分、氧气及养料等,湿度对包装材料霉变的影响最大,温度次之,储存期的影响最小。白酒包装材料的最佳保存条件为温度15℃、相对湿度75%、储存期为6个月到1年。  相似文献   
3.
文中对提升上层糟酒优质品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微生物及其配套技术可使上层糟酒的己酸乙酯含最比传统大生产提高78.89%以上,并且中、下层槽酒的质量也有大幅度提高,其中总酯、已酸以及已酸乙酯含量分别较中下层糟酒提高54.62%、80.66%和90.03%.  相似文献   
4.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的检测手段,从60年、90年、200年窖龄的窖池和封窖泥中取样,每个窖池样本为12个,测量其近红外漫反射红外光谱,在4000~10000 cm-1区间选取不同范围内的光谱数据,对48个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作二维线性投影图和三维线性投影图,比较了48个样品在红外光谱上的差异程度,发现基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的主成分分析投影图能够较好地表征48个样品的类别关系,不同窖龄的样本在空间分布中能够得到较好的区分。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能够鉴别窖泥的使用年份。作为一种窖泥质量检测手段,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新鲜柑桔和米糠为主要原料,对米糠柑桔酒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研究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初始含糖度等发酵条件对米糠柑桔酒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米糠柑桔酒感官影响主次顺序为初始糖度>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在酵母接种量11%、发酵温度25℃、初始糖度14%的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可制得外观澄清、风味独特、品质稳定的米糠柑桔酒.  相似文献   
6.
利用数理统计原理获取新工艺白酒微量成分含量分布规律 ,以泸州老窖某产品的乙醛含量为例 ,其出现频率最高的在0.050~0.060,占90%以上。数据处理采用剔出可疑数据求分析数据平均值 ,求标准偏差 ,再求出微量成分范围 ,并以实例作说明。(一平)  相似文献   
7.
白酒中微量成分与乙醇协同作用对人体健康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白酒成分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特点,这些决定了中国白酒中任何一种单一的微量成分均能对酒体产生效应.要了解中国白酒的复杂性和整体性,必须将微量成分与乙醇协同作用相结合,对白酒微量成分的研究,不仅对阐述白酒的健康作用机制有重要的作用,它还可用于白酒生产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同时也是生产健康白酒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利用数理统计原理获取新工艺白酒微量成分含量分布规律 ,以泸州老窖某产品的乙醛含量为例 ,其出现频率最高的在0.050~0.060,占90%以上。数据处理采用剔出可疑数据求分析数据平均值 ,求标准偏差 ,再求出微量成分范围 ,并以实例作说明。(一平)  相似文献   
9.
据考证,泸州老窖今天工艺的雏形始于宋代,泸州老窖拥有我国“老窖”最多,“窖龄”最老的老窖池群,泸州老窖酒以其“醇香浓郁,清冽甘爽,回味悠长,饮后尤香”的风格,驰名中外,成为珍贵的民族遗产,被誉为酒中泰斗,浓香型鼻祖,为了提高中国白酒质量,泸州老窖人将其研究所得科技成果向全国传播、推广,培训酿酒技术人才,为中国白酒香型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作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水/二甲基亚砜(DMSO)的混合溶液体系中,利用自组装方法,使5,10,15,20-四苯基卟啉铟(InTPP)分子聚集成纳米材料,并研究了其最优制备温度为50℃。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铟卟啉纳米材料的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可获得粒径为100~200nm的棒状铟卟啉纳米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了铟卟啉单体与纳米材料光学性质的差别:在紫外-可见光谱中,铟卟啉纳米分散体系的Soret带吸收峰从原来的423nm分别红移到433和453nm,吸光值明显减小,峰形呈劈裂状且明显变宽。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对铟卟啉的光学检测性能进行了研究,将铟卟啉单体和纳米溶液体系对低浓度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的检测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铟卟啉纳米溶液体系的检测效果明显优于单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