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九江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江西省九江市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九江市科学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新型可恢复功能结构。相比于普通混凝土框架,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结构损伤轻微残余变形小,在地震后不需修复或稍加修复即可重新投入使用。因此,该结构是一种适用于高烈度地震频发地区中低层框架的低成本新型防震结构。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使用无粘结预应力筋连接结构中的各个构件,在结构的节点位置形成可以互相分离的界面。在较大的地震作用下,构件间允许发生界面分离,表现为梁端节点张开与柱脚节点提离等现象,从而减轻了结构的损伤。震后在预应力的作用下,构件间的界面重新闭合,实现自复位。首先总结了已有自复位节点的研究成果,阐明了自复位结构的组成与关键构造。为了进一步研究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模式与受力特征,进行了三向自复位框架结构的1:2.5缩尺模型拟静力试验。本文给出了试验模型的基本信息,包括模型的设计参数,材料性能,具体构造等内容;给出了主要的静力试验结果,包括试验的主要现象与损伤特征、模型的变形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与残余变形等信息。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的变形能力强,在1/38顶层位移比(顶层位移/结构高度)下模型除少数细微裂缝外没有损伤,在更大的变形下模型损伤逐渐在梁端节点位置开展;在1/19顶层位移比下模型的承载力仍然没有出现下降;模型的残余变形很小,在模型加载的全过程中,其残余位移角都处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惠州炼油分公司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探求管理新路,他们采用了消项操作法,使管理更规范,实施了班组核算,激发基层活力。加强了设备管理,保障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4.
面对高酸重质原油加工的世界性难题,中海炼化惠州炼油的员工独辟蹊径,创新解决方案,再造加工总流程,走高酸重质原油集中加工新路,获得业内科技进步一等奖。10月26日,2011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揭晓。中海炼化惠州炼油分公司(下称"惠州炼油")攻克集中加工高酸重质原油的世界炼化难题,"高酸重质原油加工技术的集成创新及应用"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广阔应用前景,一举获得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消息传来,惠州炼油广大员工和科技工作者欢欣鼓舞。代表惠  相似文献   
5.
在11月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24届IPMA国际项目管理大会上,中国海油惠州炼油项目以最高的得分,获得了IPMA国际卓越项目管理最高奖项一特大型项目金奖。惠州炼油分公司总经理董孝利、副总经理赵岩、总工程师吴青参加大会并领取奖杯和证书。这是他们在世界范围内的炼油项目第一次获得IPMA国际卓越项目管理特大型项目金奖。  相似文献   
6.
对国内按照法国核电技术制造的16MND5/309L/308L/Z2CND18-12N异种金属焊接件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焊接件各部分的化学成分均符合相关标准技术要求,16MND5/309L界面附近的化学成分存在显著变化;母材16MND5低合金钢和Z2CND18-12N不锈钢的显微组织分别为上贝氏体和等轴奥氏体,309L和308L不锈钢焊缝的显微组织主要为枝晶状奥氏体,其上分布着少量δ-铁素体,16MND5/309L界面区域形成了马氏体薄层;焊接件的硬度存在不均匀性,16MND5/309L界面区域的硬度最高。最后分析讨论了异种金属焊接件界面区的碳迁移和其他性能。  相似文献   
7.
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新型可恢复功能结构。相比于普通混凝土框架,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结构损伤轻微残余变形小,在地震后不需修复或稍加修复即可重新投入使用。因此,该结构是一种适用于高烈度地震频发地区中低层框架的低成本新型防震结构。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使用无粘结预应力筋连接结构中的各个构件,在结构的节点位置形成可以互相分离的界面。在较大的地震作用下,构件间允许发生界面分离,表现为梁端节点张开与柱脚节点提离等现象,从而减轻了结构的损伤。震后在预应力的作用下,构件间的界面重新闭合,实现自复位。首先总结了已有自复位节点的研究成果,阐明了自复位结构的组成与关键构造。为了进一步研究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模式与受力特征,进行了三向自复位框架结构的1∶2.5缩尺模型拟静力试验。本文给出了试验模型的基本信息,包括模型的设计参数,材料性能,具体构造等内容;给出了主要的静力试验结果,包括试验的主要现象与损伤特征、模型的变形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与残余变形等信息。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的变形能力强,在1/38顶层位移比(顶层位移/结构高度)下模型除少数细微裂缝外没有损伤,在更大的变形下模型损伤逐渐在梁端节点位置开展;在1/19顶层位移比下模型的承载力仍然没有出现下降;模型的残余变形很小,在模型加载的全过程中,其残余位移角都处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可恢复功能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减震控制结构。它在地震中保护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使人们能够在经历大地震之后迅速恢复对建筑物以及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可更换结构构件、摇摆结构和自复位结构是三种目前应用得比较多的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本文对研究学者们广泛关注的自复位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