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建筑科学   8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透水性沥青面层材料设计新法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提出了一种根据主骨料空隙率设计透水性面层沥青混合料级配的新方法,根据这一方法设计的透水性沥青面层具有良好的路面使用功能,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室内三轴剪切渗透仪对广西废旧水泥混凝土路用再生集料进行了一系列不同围压、含水率条件下的静力三轴试验,并对影响再生集料级配抗剪强度的不同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影响冷拌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性质的因素众多,为提高整体性能,采用了不同水性环氧掺量,油石比,水泥掺量,设计正交试验进行冷拌沥青混凝土的制备,考察了混凝土的强度、低温抗裂性能和水稳定性能三个指标,借助灰关联分析各指标在整体性能评价中所占比例,用评分的方法对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进行优劣排序,根据分值的极差分析研究各因素对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性环氧掺量对混合料的强度和低温性能影响较大,而水稳定性能受水泥用量的影响较大,不同配合比下的混凝土性质各异。最终确定冷拌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的最优组合为水性环氧掺量为20%,油石比为5.0%,水泥用量为5%。  相似文献   
4.
考虑松弛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累计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应变控制疲劳试验的受力特点,通过分解沥青混合料应变,控制疲劳试验输入和输出响应,分析沥青混合料应变控制疲劳试验过程中的松弛现象.基于损伤力学和粘弹理论,分析由应力松弛引起的疲劳损伤和演化规律,建立考虑应力松弛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累计模型.相同条件下一组大样本疲劳试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提出的损伤演化模型不仅拟合效果良好,且揭示沥青混合料在重复载荷作用下初期模量衰减的粘弹非线性本质,有利于沥青混合料疲劳研究和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5.
现场改性沥青体积法密断级配混合料在桥面铺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产改性沥青体积法密断级配混合料在广州中山一路立交桥桥面铺装的应用。通过近一年的通车使用 ,表明这种材料应用于南方地区砼桥面铺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按集料体积设计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现规范沥青混合料级配(体现填充原则)的不尽完善之处;为充分发挥集料的级配作用,使沥青混合料更好地满足高等级道路路用性能要求,提出了按体积比设计沥青混合料组成的理论与方法,经大量室内研究和实体工程验证,证明这一方法科学合理,简便宜行,可节约沥青,延长使用寿命和维修周期,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意义,适宜生产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SBR改性乳化沥青容易生产,低温性能好,是目前公路工程中常用的改性乳化沥青;而乳化SBS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好,更适应炎热地区使用。在实验基础上,对比两种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性能及造价,乳化SBS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脱硫过程对废胶粉改性沥青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高温反应和存储时间的试验研究,验证了脱硫程度对废胶粉改性沥青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添加活化剂来加速脱硫反应的进行,从而使废胶粉改性沥青获得更好的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9.
道路工程方向毕业设计多元化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地方院校和毕业生需求的实际情况,结合指导教师知识结构和学生个体未来就业情况,进行了道路工程方向毕业设计多元化实践,提出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确保毕业设计质量的观点。多年实践证明毕业设计多元化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这对于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合理利用资源和学生就业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沥青路面表层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室内试验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了评价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的室内试验方法,并对六种典型沥青混合料抗滑性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