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比研究了三种混浊度的测定方法.认为衰减系数法经过改进后能较好地适用于测定糖厂半制品.研究证明选用420nm 波长的光源比原定560nm 波长活用于糖厂物料.  相似文献   
2.
3.
4.
实践表明采用作业打铅模方法确立套损通径是最直接最可信的方法,而采用井径测井方法很难直接给出套损通径。本文分析了“井径测井给出的最小直径或平均内径与作业打铅模确定的最小通径不相符”的原因和实质,在此基础上对怎样利用井径测井资料确定套损点通径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究。通过研究认为,16臂、12臂、X—Y方位等普通井径仪给出的最小直径只能用来指导铅模设计和打铅模作业,不能很好地确立套损点最小通径,而对于多传感器40臂井径仪(MSC)测井资料可通过进一步解释和计算可以比较准确地确定套损点通径。如果用MSC40臂井径仪测井取代打铅模作业获取最小通径从经济上讲将是非常划算的。本论文提出的技术办法无疑会改善井径测井在套损检测领域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松弛时间是表征聚合物溶液黏弹性最重要参数之一,对松弛时间表征方法研究、对聚合物驱油方案设计、聚合物产品质量监督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分别采用Carreau模型、爬杆高度(the rod-climbing height)模型、G′和G″交点(G′and G″cross-over point)模型、固定频率松弛时间(relaxation time at a fixed frequency)模型和指数模型计算不同分子量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的松弛时间。结果表明,所有方法得到的松弛时间(τ)都与分子量(M)成正比。G′和G″交点模型得到的结果与τ∝M3关系最接近,其次是Carreau和指数模型;CaBER单轴拉伸试验方法在检测分子量分布时更加敏感、简单,根据油田实际建议采用指数模型来计算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的松弛时间。  相似文献   
6.
大庆油田中区西部三次加密井注聚试验效果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随着大庆油田主力油层注聚面积的扩大,适合聚合物驱的一、二类油层剩余储量逐年减少,而多数地区已均匀部署二次加密井,单靠水驱增加储量较少。提出采用三次加密井水驱后补开一、二类油层以外的所有油层(主要是薄差层)注聚增加可采储量的方法,在中区西部密井网试验区内的一个“9注16采”井区开展注聚试验,通过对试验效果的分析,3类油层(①封堵厚油层后的原密井网调整对象,②原井网未射孔的薄差油层,③200m左右井距控制不住的窄小河迫砂体)注聚后均得到不同程度动用,总的吸水比例达57%,在100m井距条件下注低分子量聚合物,注聚后有效果度大于0.5m的油屋得到了有效控制,是聚合物驱的主要潜力层。中心井聚驱最低点含水86.78%,中心井含水最低点时日产油58t,与见效前相比日增油35t。综合含水下降9.4个百分点,用动态法、静态法、数模法综合评价中心井增加可采储量的结果表明,采用二次加密井注聚的方法预计可使最终采收率提高约4%,图2表2参5。  相似文献   
7.
萨中高台子油层浅调剖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由于高台子油层小层多,隔层不明显,所以通过细分调整减缓层间矛盾及控制含水上升速度的难度都很大。南一区西部高台子油层应用浅调剖技术,通过精细选井选层,针对层间差异较大,且与之连通采油井含水上升过快的注水井,降低了中、高渗透层的渗透率,提高了低渗透层的吸水能力,改善了水驱效果,达到了稳油控水的目的。浅调剖技术在南一区西部高台子油层的成功应用,为整个高台子油层高含水期的稳油控水工作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9.
驱油用聚合物溶液粘度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油田广为使用的LVDVⅡ+型粘度计在所要求的测试条件下无法直接检测出粘度大于100mPa.s的聚合物溶液体系粘度值的问题,提出首先测量较低剪切速率范围的粘度数据并绘制粘度曲线,然后利用幂律方程对曲线进行拟合,再根据拟合方程计算出所需要的剪切速率为7.34s-1下的粘度值检测方法。将粘度大于100mPa.s的溶液体系的拟合粘度与流变仪实测粘度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的数据准确可靠,可在油田相关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在脱氮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针对目前国内外对分段进水工艺的研究只是停留在过程仿真与表观处理效果的研究现状,采用模拟生活污水对该工艺的运行特性与优化控制进行了较详尽的基础研究。通过对9组不同C/N值条件下工艺的优化控制运行,补充完善流量的合理分配与各段容积的确定方法,得出了进水C/N值与工艺所能达到的最大流量分配系数间的数学关系表达式,以及在给定负荷条件下对总氮的去除率与流量分配系数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工艺脱氮效率的优化控制运行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还对分段进水工艺各段的硝化速率进行了探讨,并根据得到的运行控制规则进行了分段进水工艺的非稳态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