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轻工业   6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先贤在3000年前即已意识到人类生存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并且精辟地分析了大气、水源、土地等一系列自然条件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到了西汉时期,一代儒学大师董仲舒综合了先奏的各家学说,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光辉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传统医药学和中国饮食文化,而且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影响了包括王权政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应该说“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的积极意义足以使我们处理好人类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然而,当人口急剧增加使得地球不堪重负时,单纯依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被动调节,就不能适应“天人合一”的生态模式,人类过份放任自己,就将导至一个又一个的生态灾难。为此,本文着重分析了这些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实际例证,并且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求得人类生存权和发展权的统一和平衡。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因此人类的饮食活动的科学化文明化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术界出版了许多有关饮食文化的著作。在饮食学界引起很大反响,本刊将分期评介其中的精品著述,欢迎学界同仁热忱参与。[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天人合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即使在当代,仍具有现实意义,其历史局限性主要在于科学的缺失。因此,在经过现代化诠释以后,它仍然是处理营养、环境和健康三者关系的指导原则。也就是说,这里的“天”已不是古代所指的抽象的自然,而是一系列可以量化的各种环境状态和经济与社会的统计指标,是可以与人口和资源均衡和谐发展的科学规律,也是保证人类具有健康体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又以食物资源(即营养)的生产和消费的协调关系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饮食的风味偏嗜是个普遍的文化现象。就其本质而言,主要出于人们在饮食过程中感官活动的自然基础,色香味形质五者是这种基础的最好概括,而其中最容易形成风味偏嗜的是嗅觉和味觉效应。因此只有洞悉风味的自然科学基础,才能合理地解释风味的人文特点。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素问》是中医主要理论典籍,其中有关摄生方面的论述,是中国古代关于人体营养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荣”,是人类保持自身健康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烹饪化学是烹饪类各专业必修的基础学科,特别是各种形式的烹饪高等教育,都应该正确认识关于基础学科知识素来遵守的“必需”和“够用”的原则,不能用急功近利的观点去对待烹饪化学的教学问题。烹饪化学对烹饪高等教育各专业、各层次的学生来说,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主要手段,是饮食业“科教兴业”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王莽在其当政的年代里,曾主持过多次规模较大的科学实验活动,其中有一次是大规模熬制植物胶的试验活动.作者以为这次活动与豆腐的发明有直接的渊源关系,综合现有的历史资料,经过简单的实验,可以肯定豆腐的发明始于西汉时代.  相似文献   
8.
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上古时期、以孙思邈为代表的中古时期、以忽思慧《饮膳正要》为代表的近古时期,构成了中国古典营养学发展的三个里程碑,这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古典营养学均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理论框架,以阴阳平衡的模式来叙述平衡膳食原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从自然与技术科学的角度审视中华酒史梗概、酒和酒精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生理和医学方面的功过,并且由此概括酒文化的悖论。  相似文献   
10.
《尚书》是先秦儒家重要古籍,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在饮食文化史上虽然也有重要地位,但过去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经文文字表面上,对于农业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勤俭节约为中华饮食消费传统美德等问题,几乎没有人注意。探讨这些问题,可以为当前饮食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