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17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醇直接氧化制备二甲氧基甲烷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柴油添加剂,二甲氧基甲烷的研究与生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论述了气相法甲醇部分氧化直接制备二甲氧基甲烷的机理,通过对甲醇部分氧化直接制备二甲氧基甲烷反应所用的Re、Ru、Mo、V等不同系列的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的综述,比较了各催化体系的特点;介绍了液相法甲醇直接氧化制二甲氧基甲烷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甲醇直接氧化制备二甲氧基甲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器考察了双组分负载型催化剂Ni-D/HM在3-羟基丙醛两段式加氢制1,3-丙二醇反应的稳定性,并利用活性评价、XRD、BET、TG-DTA、原子吸收、元素分析等手段,分析了Ni-D/HM加氢催化剂的失活原因。结果表明,3-羟基丙醛加氢制1,3-丙二醇二段催化剂失活后比表面、孔体积、骨架结构等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表面有明显结焦,表面Ni组分流失严重;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催化剂结构变化和催化剂表面Ni组分的流失。降低反应温度和空速可使催化剂保持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甲烷催化氧化偶联反应(OCM)的提出为由资源丰富且相对廉价的天然气替代石油路线制取乙烯提供了新的可能途径,并且该途径是通过一步法获取乙烯,在现有乙烯生产工艺中最为简捷。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在OCM的催化剂、反应工艺以及工程开发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生物质资源生产1,2-丙二醇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1,2-丙二醇的用途和生产现状。1,2-丙二醇可用于树脂、增塑剂等,产品需求量巨大。1,2-丙二醇目前主要由环氧丙烷制得,原料源于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综述了以源于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山梨醇、甘油或乳酸加氢制取1,2-丙二醇和葡萄糖发酵生产1,2-丙二醇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3-羟基丙醛两段加氢制1,3-丙二醇催化剂的失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器考察了双组分负载型催化剂Ni-D/HM在3-羟基丙醛两段式加氢制1,3-丙二醇反应的稳定性,并利用活性评价、XRD、BET、TG-DTA、原子吸收、元素分析等手段,分析了Ni-D/HM加氢催化剂的失活原因。结果表明,3-羟基丙醛加氢制1,3-丙二醇二段催化剂失活后比表面、孔体积、骨架结构等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表面有明显结焦,表面Ni组分流失严重;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催化剂结构变化和催化剂表面Ni组分的流失。降低反应温度和空速可使催化剂保持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甲醇催化剂在CO2加氢制备甲醇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将工业化甲醇催化剂应用于CO2加氢制备甲醇反应中,考察5种工业化甲醇催化剂在CO2加氢反应中的反应活性,运用ICP、N2-物理吸附、XRD和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Zn/Al催化剂具有较高的CO2加氢反应活性,在温度220 ℃和压力3 MPa条件下,CO2转化率为22.9%,甲醇选择性为64.8%。催化剂活性与组分含量、晶粒大小、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等因素有关,CuO和ZnO组分含量越高,催化活性越好,适度晶粒大小的CuO物种可能是该反应中有效催化活性位前驱体,反应规律与甲酸铜中间体理论基本吻合;高比表面积和规整孔结构均有助于提高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生物柴油副产粗甘油的精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的分离精制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减压蒸馏结合活性炭吸附脱色的方法对粗甘油进行了精制提纯,并对操作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利用过程模拟软件AspenPlus进行了模拟计算,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吻合。实验所得的甘油产品的纯度为99.5%,甘油收率为91.8%,原料中的甲醇回收率为96.0%,纯度为99.5%。  相似文献   
8.
通过滴定、BET、IR、XRF、TG—DTA、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失活前后的丙烯醛水合树脂催化剂进行了系列的表征测试,分析了丙烯醛水合反应中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失活的原因。结果表明,水合催化剂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副产物和聚合物逐渐沉积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位,导致了有效活性中心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γ-Al2O3负载的铜铬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在甘油氢解制备1,2-丙二醇反应中的性能。研究发现,Cu/Cr原子比对催化剂性能有很大影响,当Cu/Cr=2.35时,1,2-丙二醇收率达到最大。对失活催化剂的差热-热重(TG-DTA)分析显示,催化剂存在较严重的结焦。采用BaO、MgO等碱性氧化物对γ-Al2O3载体进行改性,通过NH3-TPD表征发现,改性载体酸性有所降低。从评价结果看,改性催化剂的活性有所降低,但稳定性未见改善,说明甘油氢解反应需要酸性位的参与,而酸性并不是引起催化剂的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丙烯醛水合加氢制备中的1,3-丙二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丙烯醛水合加氢制1,3-丙二醇的气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地定量分析水合产物3-羟基丙醛和加氢产物1,3-丙二醇,相对误差为0.86%-1.89%,相对标准偏差为0.81%-3.21%,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同时,通过分析数据能够计算反应的相关指标,为催化剂的研究评价和工艺条件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