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在对大鼠提睾肌微循环血流在体观察的基础上,采用高倍显微电视摄像系统,以及微循环图象处理系统进行了微动脉血流中血浆层厚度和流速的定量分析,用微血管光密度自适应识别法进行管径、中心细胞柱直径、血浆层厚度的测量,用飞点跟踪法测量红细胞(RBCs)的流速。通过在体条件下正常期、失血期、休克期、恢复期的提睾肌微动脉血流的跟踪测量,由实验数据,作出了边缘血浆层与拟剪切率之间的非线性回归相关曲线及其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2.
非线性血流脉搏波在动脉内传播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血流脉搏波在动脉内传播的理论模型,考虑了动脉血管的粘性以及血液中血浆和红细胞的分层,导出了血液、动脉及其外周组织组成的流固耦合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组,并将基进行了无量纲化。  相似文献   
3.
文献[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血流脉搏在动脉内传播的理论模型,导出了血液,动脉及其外周组织组成的流固耦合系统的无量纲运动微分方程组。将文献[1]导出的运动微分方程组进行离散,对空间域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时间域采用差分格式。  相似文献   
4.
在对12只大鼠提睾肌出血休克微循环血流在体观察基础上,采用MCIP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在体测量了平均管径为150μm的微动脉内径、细胞柱直径,以及拟剪切率等微循环流变学参数,为了有效的描述出血性休克微循环障碍时的微血流紊乱现象,我们定义了一个新的微循环血流参数:红细胞(RBCs)离散度,它等于微血管中RBCs柱直径与管内径之比,根据实验数据,对RBCs离散度与拟剪切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本研究认  相似文献   
5.
在对12只大鼠提睾肌出血性休克微循血流在体观察基础上,采用MCIP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在体测量了平均管径为150μm的微动脉内径、细胞柱直径,以及拟剪切率等微循环流变学多数,为了有效的描述出血性休克微循环障碍时的微血流紊乱现象,我们定义了一个新的微循环血流多数:红细胞(RBCs)离散度,它等于微血管中RBCs柱直径与管内径之比,根据实验数据,对RBCs离散度与拟剪切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本研究认为,RBCs离散度作为在体测量的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多数,在反映微血流紊乱时的病理信息方面,检测RBCs离散度比HCT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在对大鼠提睾肌微循环血流在体观察的基础上,采用高倍显微电视摄像系统,以及在循环图象处理系统进行了微动脉血流中血浆层厚度和流速的定量分析,用微血管光密度自适应识别法进行管径、中心细胞柱直径、血浆层厚度的测量,用飞点跟踪法测量红细胞(RBCs)的流速,通过在体条件下正常期、失血期、休克期、恢复期的提睾肌微动脉血流的跟踪测量,由实验数据,作出了边缘血浆层与拟剪切率之间的非线性回归相关曲线及其经验关系式,给出了休克刚刚发生时的临界剪切率值,这一多数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评价微循环障碍指标。特别地指出:在休克微循环发展的过程中,边缘血浆层超前于剪切率的消失是造成微循环障碍的重要流变学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对12只雄性大鼠提睾肌出血性休克微循环血流在体观察基础上,用高倍显微闭路电视摄像系统和微循环数字图象处理(MCCIP)技术,实现了对微动脉血流中的边缘流血浆层在体条件下的动态测试,并从血液流变学的角度跟踪研究了出血性休克的形成、发展、恢复各时期微动脉中缘流血浆层厚度随RBCs速度的发展机理,实验研究表明,血浆层的厚度随血流速度的降低而减少,当血浆层消失时,血流并没有停止,因此,由于血浆层的发展超前于流速的发展,血浆层的消失是造成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休克的预后治疗中,微动脉中的血浆层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以此来监测血浆层的发展,恢复血流紊乱中的血浆层是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