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历代学者对“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这句话有各种解读。经过对《论语》的详细分析和比对,认定句中的“与”肯定不是连词,而只是表示“认同”和“赞许”之义的动词。句中的“罕言”和“与”表达的是孔子的两种不同态度。句中的“罕言利”符合孔子态度,“罕言命与仁”则严重失实。由于孔子是认同“命”与“仁”的,则本句正确标点应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由于两“与”字同义,第二个“与”字在现代译文中也可作为连词“和”使用,因此,该句唯一合理的译文应是:“孔子很少谈论私利,赞许命运和仁德”。  相似文献   
2.
近两千年来,对于《中庸》第20章的一处文字,学者们都是这样断句的:"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此种断句将"圣人也"断入上句,并入"天道"里去了,百般解释都不通。如将这三字断入下句,变成"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内容合理,但是破坏了原文复句排比的格式,也欠妥当,陷入了两难境地。这可能是由于错简和漏简造成的,只要补齐和调整几个字,矛盾就解决了。做法是将原文中"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挪移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的后面,而在原处补上"诚之者"三字,下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那一段,矛盾就合情合理地解决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