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为促进水泵市场准营制度的实施 ,研制建造了水泵性能综合实验台 ,实验技术先进 ,方法规范 ,采用的仪表检验合格 .分析推导了水泵扬程、轴功率、输出功率、泵的效率、实际汽蚀余量、安装高度和最大安装高度的计算公式 ,选用实验水泵检测其性能参数 ,绘制了水泵的实际性能曲线 .为用户选择水泵型号提供科学依据 ,从而达到合理选择水泵型号 ,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碎石、沸石和页岩陶粒构建人工湿地的除磷效果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由碎石、页岩陶粒、沸石3种基质和芦苇构建4个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研究不同处理单元对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在设计水力停留时间3d,连续进出水的情况下,结果表明碎石单元对污水中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页岩陶粒单元次之,沸石单元效果最差。栽种芦苇碎石单元对磷去除效果优于不栽种芦苇碎石单元.当进水中磷含量较低时,总磷的去除率随质量浓度升高而升高,总磷的质量浓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时,去除率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3.
大米草在黄河三角洲地区促淤造陆、保滩护岸、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大米草的蔓延,其积极作用也日渐被负面影响所取代,并且已经对山东省沿海滩涂和海洋渔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大米草入侵现状和危害,提出黄河三角洲地区大米草入侵的总体治理方案,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大米草入侵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人工湿地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指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相似文献   
5.
针对微电子机械系统中的"微碰撞"、"微接触"、"纳米摩擦"等现象,根据Hamaker3个假设和经典弹性理论,采用连续介质力学方法,建立了球-球、球-面接触的弹性物理模型;给出了粘着力引起的球-球、球-面间接触半径的计算方法;指出在分析计算与微观接触有关的问题时必须考虑粘着力.从而为纳米接触、纳米摩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建筑排水方面塑料管的推广使用,管壁粗糙度对排水立管临界流量的影响问题,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本文通过两相流理论分析和水力学试验验证证实:室内排水立管管壁粗糙度的减小,不仅不能加大其临界流量,反而会减小其临界流量.  相似文献   
7.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人工湿地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污水具有投资、维护和运行费用低,管理简便,污水处理效果好,可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回收资源和能源以及收获经济植物等优点,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生态工程技术,在污水处理和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等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引起国内外专家关注.介绍了风眼莲、芦苇、水花生、香蒲、水葱和大薄等几种应用较广泛的水生植物对不同类型污水的净化效果,指出了目前水生植物处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采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由于具有净化效果好、工艺设备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工程基建和运行费用低、可实现废水的资源化等特点,正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在“十五”期间开展人工湿地农村应用的研究,分别在北京昌平、深圳白泥坑、天津等地建成不同处理规模的人工湿地处理工程,这些处理系统大多为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对于潜流型人工湿地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大多为理论探讨或实验研究。本文在论述潜流型人工湿地的类型、特点、构成及应用的基础上.指出潜…  相似文献   
10.
从荣成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底泥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光合细菌菌株NS ,对菌株NS的性质和对生活污水的净化能力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菌株NS的最适生长条件是pH6 .5 ,30℃ ,盐度 0 .5 % ,菌株的停滞期大约为 72h ,对数生长期为 96h .该菌株对生活污水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 ,在适宜条件下 ,经 72h ,在黑暗好氧条件下对生活污水CODcr的去除率可达 4 6 .8% ,在光照厌氧条件下对生活污水CODcr的去除率为 36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