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层水平井双聚胺基钻井液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庆油田深层致密气埋藏深,储层砾岩、火山岩裂缝发育,水敏性强,钻井过程中易发生漏失、垮塌、缩径及高温钻井液性能变差等复杂,且深层水平井钻进会带来摩阻、携岩和储层污染及使用油基钻井液存在成本高、后期环保压力大等难题,在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及经验基础上,从致密气藏地质特征及深层水平井钻井难点出发,明确了钻井液技术对策,通过开展聚胺和聚醚多元醇"双聚"抑制、封堵防塌剂的研究,配合自主研制的新型高效随钻封堵材料,研发出一套适合于深层致密气藏水平井施工的双聚胺基钻井液技术。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具有较强的封堵防塌、井眼清洁和润滑防卡能力,抗温达180℃以上,有效地解决了深层水平井漏失、垮塌、携屑、润滑问题和储层保护问题,保证了深层水平井的顺利施工,创造了大庆油田深层水平井钻井周期最短(109d),井深最深(5048 m),水平段最长(969.22 m),井底温度最高(180℃)等几项新纪录,完全满足了徐家围子地区深层致密气藏的钻探需求,为深层水平井安全、快速、高效钻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在硅酸盐溶液中,采用类三角波形脉冲等离子体电解氧化电源,在TC4钛合金表面原位制备陶瓷膜层,利用XRD、SEM和能谱等研究了陶瓷膜层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利用热震实验研究了陶瓷膜层的抗热震性能.陶瓷膜层主要由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TiO_2组成,反应时间增加,膜层增厚,表面放电孔道减少,孔径变大.能谱分析表明,陶瓷膜层中硅元素含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多,钛元素含量的变化与之相反.在900~20 ℃热震条件下,膜层的抗热震性能随反应时间的增大而提高,在反应为25 min时,所制备的膜层抗热震性能最佳,继续延长反应时间,膜层的抗热震性能下降.热震试验使陶瓷膜层中晶相TiO_2含量增加,膜层表面出现裂纹.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腐殖酸为原料制得可溶性腐植酸钠,再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丙烯酰胺、丙烯酸和腐植酸钠为单体,采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抗高温降滤失剂,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反应条件: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m(丙烯酰胺)∶m(丙烯酸)∶m(腐植酸钠)=3∶2∶1∶4,引发剂所占反应物的质量分数为0.7%,反应温度为65℃,pH=7,通过钻井液流变性能及滤失性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降滤失剂有较好的提粘切作用、较好的高温(200℃)降滤失性能、抗盐至饱和。  相似文献   
4.
常温常压气-固光催化CO2加氢合成一碳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是导致最严重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因此,人们对CO2的固定及利用越来越重视,目前对水溶液悬浮体系光催化还原CO2研究得比较多,气-固光催化体系中,常温常压下合成CO2+H2为有机物少有报道。通过对几种TiO2型催化剂在悬浮体光催化体系中CO2催化活性的比较,选择了活性较高的Pd/RuO2/TiO2催化剂,采用原位红外的实验方法对CO2加氢反应及其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硅酸盐体系中,利用单相脉冲微弧氧化技术在Mg-5wt%Li合金表面原位生长陶瓷膜.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化学分析、盐水浸泡等方法研究了陶瓷膜的形貌特征、相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硅酸盐电解液体系中生长的陶瓷膜主要含有MgO相和少量的MgSiO3相,微弧氧化陶瓷膜试样与基体相比,耐点腐蚀性能显著提高,盐水浸泡过程中陶瓷膜主要发生严重腐蚀.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耐蚀膜层的制备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工艺为电流密度2A/dm2、频率300Hz、占空比80%、处理时间20min.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碳还原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近十多年来二氧化碳的电化学及光化学还原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光化学还原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钛负载型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TiO2负载钯、钌等作为二氧化碳光还原催化剂Pd/TiO2、RuO2/TiO2和Pd/RuO2,并利用电子探针分析了其表面载钯量和载钌量,用XPS分析了表面和钌的价态,利用这些催化剂进行CO2光还原的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对催化效果有较大影响;催化效率与催化剂表面的Pd或Ru^4+含量密切相关,即Pd或Ru^4+的含量越高,催化效果越好;另外,TiO2表面同时修饰钯和钌后,催化效率比单独修  相似文献   
8.
浓缩压裂液是由用作稠化剂的胶凝粉、油和低分子量的醇类配制而成,为了得到稳定的悬浮体,浓缩压裂液需要用一种能使油、醇充分乳化并稳定的乳化剂,在实验室合成了一种能使油、醇形成聚合物胶体的化学稳定剂,讨论了合成工艺条件及添加剂对乳化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能射线(60Coγ-射线)辐照接枝技术对碳纤维(CF)表面进行处理。对辐照处理前后的CF分别利用SEM观察其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断口;比较了吸收剂量对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ILSS)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后的,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明显得到改善,辐照接枝技术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能够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的ILSS,但是过大的辐照剂量和接枝率不利于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  相似文献   
10.
以60Coγ-射线为辐照源对碳纤维(CF)表面进行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经辐照处理后的碳纤维单丝表面及其与环氧树脂制备的复合材料试样的层间剪切断口;通过层间剪切强度比较了吸收剂量对其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ILSS)的影响,并根据GB/T3362—1982标准比较了辐照前后碳纤维复丝拉伸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后的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明显得到改善,在一定的吸收剂量范围内能够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的ILSS,但是过大的辐照剂量和接枝率不利于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当辐照剂量小于250kGy时,碳纤维的复丝拉伸强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