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由于控制区与预测区缺乏成矿地质环境的数量化类比,丰度模型法用来进行矿产资源评价误差较大,且常与实际情况不符。文中首次运用“成矿性系数”这一新的参数对丰度模型进行修正,并采用修正后的丰度模型对LSS铀成矿带铀资源量做了较准确的估算。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联邦铀矿床产于15个矿区,可分成4组:建有生产中心的斯特列措夫地区、已采空的斯塔夫罗波尔地区、3个有远景的地区及10个用作储备的地区。本文对这些地区取得的新资料提出了一些认识。现存在近额尔古纳生产中心的斯特列措夫地区包括19个铀-钼矿床,属与破火山口构造有关的火山岩型。具有2个采空铀矿床的斯塔夫罗波尔地区现多处于复原和废渣处置阶段。除此之外,俄罗斯联邦尚没有其他的矿床进行铀生产。然而,维季姆、外乌拉尔和西西伯利亚地区有几个铀矿床有望发展成为新的生产中心,它们属于砂岩型,与古河谷或底河道有关,适合于地浸生产。其他几个地区的矿床可用作储备基地,但在目前和不远的将来进行铀生产则无利可图。其中最大者是阿尔丹地区,铀-金矿床产在太古代克拉通中生代活动区的钾交代岩石中。中外贝加尔、叶尼塞、叶尔格尼、奥涅加、拉多、布列亚、兴凯、伏尔加-乌拉尔储备地区主要是脉型、火山岩型、表生型和交代岩型等铀品位较低的小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依据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地层接触关系、沉积建造、构造变形、主要构造变动事件及同位素测年等资 料,对盆地后期改造期次、类型及分布进行了分析。盆地改造作用发生于晚侏罗世以来,可分为晚侏罗世、早白 垩世、早白垩世末—古新世、始新世—中新世及中新世末—现今5个阶段,改造形式包括抬升剥蚀、冲断褶皱、叠 合埋藏、断陷分隔及热力改造等,并且在空间上有明显的不均一性。盆地后期改造与砂岩型铀成矿的关系密切。 提出了晚侏罗世以来多期抬升剥蚀期控制着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发生形成,构造抬升(掀斜)区控制着铀矿的空 间展布,而冲断褶皱、叠合埋藏、断陷分隔等改造作用使含矿层变形破坏、深埋或与地下水补给区分割,对铀成矿 作用不利。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十红滩铀矿床目的层中钙质砂岩的统计及其产出特征分析,认为钙质砂岩为顺层、断续分布的串珠状透镜体,产出空间界面位置为砂体的顶底部或冲刷面,岩性为粒度较粗、分选较好的砂岩。钙质砂岩累计厚度等值线图显示,钙质砂岩较集中地分布在矿体发育区。由此可见,氧化还原过渡带中钙质砂岩的形成与铀矿化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5.
对吐哈盆地的构造演化、构造特征及十红滩砂岩型铀矿特征进行综合研究,认为构造对艾丁湖斜坡带上十红滩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控制可分为3个层次:构造演化控制了铀源、找矿目的层的沉积建造类型及铀矿化期次;斜坡构造单元控制了铀矿化区;斜坡带构造带上的次级构造控制了铀矿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层序结构对吐哈盆地SHT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构造旋回对基准面旋回的控制作用,建立了基准面旋回中三级陆相层序界面岩性识别标志——冲蚀厚层砾岩、厚煤层、沉积韵律变异面等。依据地震反射特征与建立的层序界面岩性标志将研究区含铀建造中下侏罗统划分成3个三级层序、18个准层序。研究了层序结构与沉积体系对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控矿作用,认为层序界面控制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发育的垂向层位,基准面上升初期的辫状河体系与基准面下降期的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分布控制铀矿化空间分布,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中主河道砂体控制了铀矿体分布。指出砂岩型铀矿床找矿的核心是寻找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分布。  相似文献   
7.
由于控制区与预测区缺乏成矿地质环境的数量化类比,丰度模型法用来进行矿产资源评价误差较大,且常与实际情况不符。文中首次运用“成矿性系数”这一新的参数对丰度模型进行修正,并采用修正后的丰度模型对LSS铀成矿带铀资源量做了较准确的估算。  相似文献   
8.
San Juan盆地的2个铀矿床现在正由铀资源公司和其下属水资源公司(1998年先期开始)开发建设。2个矿床都将采用先进的地浸(ISL)采矿技术。铀资源与水资源公司在所开发的2个矿床上现拥有成本低于39美元/kg U的可回收铀储量估计约14583t。San Juan盆地的铀资源是美国任何一个成矿省中最大者。1997年3月,负责推荐生产执照发放的核管理委员会完成了矿床场地的最终环境影响报告(FEIS)。FEIS历经9a的努力方领取到执照并获准开发矿床。侏罗系莫里森组Westwater峡谷段岩性为细。粗粒的长石砂岩,夹持于San Juan盆地内潮湿冲积扇环境下沉积的几乎遍及整个盆地的粘土岩中。原生的层状铀矿体是富腐殖酸盐、同生的板状矿床,赋存于Westwater峡谷段,它随后再活化成卷状前锋。从侏罗系沉积以来,盆地内发生了2个阶段的再活化作用,形成了可地浸的、不含有机物碎屑的单金属铀矿卷。鉴于地浸开采,这2个矿区的地下水恢复工作要达到与采矿前基本条件相一致的水质。地浸采矿的开发提供了一个环境上可行的、可降低成本的铀提取方法。从新墨西哥州这块土地上铀资源与水资源公司预期每年生产385-1156t U。  相似文献   
9.
根据地震、地质等资料,结合野外地质及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中生代晚期以来后期改造 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周缘和内部在中新生代都受到后期改造作用,周缘存在挤压逆冲推覆和拉张 断陷等不同性质的构造改造作用。在盆地北部,盖层中的构造受到了基底断裂的控制,正断层、逆断层和由基底 断裂控制的挠曲构造等有规律发育,根据构造的发育特点将盆地北部分为东胜、三眼井、准格尔旗、鄂托克旗、乌 审旗—榆林和定边—绥德构造区。自侏罗纪以来,盆地经历了萎缩消亡和周缘逆冲构造带的形成、挤压隆升剥 蚀和拉张隆升剥蚀3大构造演化阶段,现今构造是中新生代多期构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多源信息(地质、物化探、遥感、水文地质等)研究多种能源矿种在改造末期同盆共存的判 识标志和赋存环境,着眼于改造结果,多源信息特征反映的是在改造末期所形成构造格局的基础上,油 气、煤、铀多种能源矿藏(床)同盆共存的现今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上,从铀成矿因素方面建立油气、煤、铀 多种能源矿藏(床)同盆共存的找矿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