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0篇
轻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具有良好低温性能的润滑油粘度指数改进剂已经成为国内润滑油市场亟待开发的产品。以乙丙橡胶和苯乙烯为原料,采用活性阴离子接枝法制备SEP用作润滑油粘度指数改进剂,通过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进行表征分析,证实其分子结构和氢化后的SIS基本相似。其性能测试表明,SEP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以聚乙烯醇-羟基磷酸钙复合分散体系为分散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珠粒.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分散剂用量、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对聚合物珠粒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采用清洁生产工艺,以钛硅分子筛TS-1为催化剂,使用绿色氧化剂低浓度H2O2水溶液氧化合成4-甲基邻苯二酚,并考察了影响产品收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n(过化氢):n(4-甲酚)=0.33,催化剂用量为10%,反应温度:83℃,滴加30%H2O2水溶液,滴加时间4h,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2h的条件下,4-甲酚转化率:21.82%,4-甲基邻苯二酚收率:15.86%,选择性:72.7%。  相似文献   
4.
木薯酒精渣的处置是制约木薯燃料乙醇大规模产业化的问题之一。本文立足于探索木薯酒精渣利用途径,分析了木薯酒精渣的主要成分,对比了氨水、氢氧化钠、氨水组合稀硫酸3种预处理方式对于木薯酒精渣纤维素和木素含量及纤维素酶水解效率的影响,分析了处理前后木薯酒精渣的表面结构及纤维素结晶度,并以氨水处理后的木薯酒精渣为底物,进行了同步糖化发酵。结果表明,3种预处理方法中组合预处理能更好地增加纤维素含量和提高纤维素酶水解效率,与未处理原料相比,组合预处理后纤维素含量增加了111.26%,木素下降了35.05%,酶水解72h纤维素转化率从42.10%增加到61.71%。氨水预处理后,原料的木素含量降低,处理后木薯酒精渣的表面变得更加粗糙,纤维素结晶度有所增加,以氨水处理后的木薯酒精渣为底物进行分批补料同步糖化发酵,当初始底物浓度为100.0g/L,分别在20h、40h、60h进行补料至最终底物浓度为400.0g/L时,发酵120h乙醇浓度达到51.0g/L。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心组合响应面法优化了以玉米酒糟离心上清液为原料、产朊假丝酵母为菌种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工艺。首先通过单因素优化法优化了培养条件,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试验筛选出影响发酵效果的显著性因素,再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优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廉价易得的碳氮源玉米糖化醪及尿素,最优培养基组成为糖化醪体积分数为17%,ρ(尿素)=0.8 g/L;在最优条件下开展了3.7 L发酵罐流加发酵试验,发酵液中粗蛋白干基质量分数达到29.4%,较发酵前提高38.0%。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分析尿素产品变色的原因。样品采用三氯甲烷萃取,通过RTX-5MS色谱柱分离,并用GC-MS联用技术对萃取物进行分析,从中分离鉴定了11个成分。结果表明:尿素萃取液中含有甲苯(6.64%),邻硝基苯胺(1.68%),直链烃类(87.23%),邻硝基苯导致尿素变色,并为下一步检测二氧化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木薯渣是利用木薯生产淀粉及燃料乙醇过程中产生的废渣。近年来,随着淀粉需求量的增加,特别是利用木薯生产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木薯渣的产量也随之增加。当前没有很好的适宜于木薯渣的利用方式,大量木薯渣露天堆放或是填埋,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作者就目前主要的木薯渣利用方式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聚氨酯作为一种性能稳定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聚氨酯泡沫的阻燃方法可分为反应型阻燃法、非反应型阻燃剂法、协同阻燃法、浸渍阻燃法、引入阻燃结构法.作者主要介绍了各种阻燃方法的研究进展,概述了阻燃方法研究新领域,并对今后阻燃聚氨酯泡沫研究开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对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膜蒸汽渗透分离低浓度乙醇/水溶液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料液浓度、膜器温度、循环气体流量、真空度等因素对PDMS膜蒸汽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通量和渗透侧乙醇浓度随着料液中乙醇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分离因子有所降低;随着膜器温度的升高,渗透通量增加,渗透侧乙醇浓度下降,影响显著;随着循环气体流量的增大,渗透通量和渗透侧乙醇浓度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有利于蒸汽渗透过程的进行;随着真空度的增大,渗透通量上升,渗透侧乙醇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高浓度乙醇发酵技术具有高设备利用率、高乙醇浓度、高细胞密度和高发酵效率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发酵成熟醪乙醇浓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装置生产能力,是乙醇发酵行业及科研机构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简述了高浓度乙醇发酵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对高浓度乙醇发酵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高浓度乙醇发酵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