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4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4抽余液化工利用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培玉 《江苏化工》2002,30(5):31-36
介绍了当前分离C4馏分中异丁烯的各种方法,主要对醚化法工艺技术和聚合法工艺技术进行了对比。针对国内C4抽余液的利用情况,提出了采用聚合法工艺路线建设分离C4馏分装置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培玉  舒新华 《上海化工》1999,24(3):28-31,35
叙述了用双环戊二烯(DCPD)合成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新技术,讨论了工艺条件的控制,影响因素及产品性能。工业试验表明,该工艺路线简单,合成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与通用型树脂相比,耐热性能好,固含量高,收缩率低,其他性能不低于通用型不饱和聚酯树脂,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C5石油树脂国内外发展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朱培玉 《江苏化工》2000,28(2):21-23
  相似文献   
4.
特征技术在覆盖件模具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弘彬  朱培玉 《模具技术》1998,(1):36-39,35
分析了覆盖件冲压工艺和覆盖件模具的特点,介绍了基特征的覆盖件模具设计方法,包括特征分类,设计推理和特征参数设计。  相似文献   
5.
UG/WAVE技术在建立拉延模模型上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叙述UG侧AVE的基本功能,介绍了WAVE技术有利于产品开发商保持产品的一致性的优点。叙述了运用系统工程和Top-down原则使用WAVE技术的方法,探讨了通过UG/WAVE技术建立拉延模模型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延迟焦化装置处理废胺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炼厂气醇胺脱硫产生的废胺液较难处理。通过对废胺液中主要成分醇胺的高温分解试验。提出了废胺液进延迟焦化装置处理的新方法。经延迟焦化装置工业试验表明,投资少,效果好,对焦化产品的影响不明显,但需考虑加热炉注水管的防腐和焦化分馏塔上部盘铵盐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7.
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的合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使用 12 -磷钨酸为催化剂 ,以丙二醇单甲醚和乙酸为原料合成了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讨论了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乙酸与丙二醇单甲醚的摩尔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 :n(乙酸 ) /n(丙二醇单甲醚 ) =1 3 /1,磷钨酸催化剂用量为反应液质量的 0 4% ,带水剂环己烷用量为反应液质量的 2 5 % ,反应温度 110℃ ,反应时间 2 5h ,采用减压蒸馏分离提纯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产品的含量 ,并通过沸程测定、元素分析等手段对产品进行了表征 ,产品的纯度 >99% ,收率 92 8%。  相似文献   
8.
环氧乙烷与CO2合成法是一种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碳酸乙烯酯生产方法,有必要对其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加以研究。文中假设CO2与环氧乙烷合成碳酸乙烯酯的反应按照亲核加成反应机理分3步进行,其中催化剂溴化四乙铵作为亲核试剂。在一定温度和一定的压力下,碳酸乙烯酯的合成反应速率正比于催化剂和环氧乙烷浓度。提出了动力学方程,通过实验对假设机理进行了验证,并回归得到动力学方程参数。所得合成碳酸乙烯酯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对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汽车玻璃检具的设计、加工与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斌  朱培玉 《机床与液压》2004,(11):104-106
以一些典型的汽车玻璃为例,以UG为工件平台介绍汽1i玻璃捡具的设计、加工和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0.
汽车覆盖件成形仿真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汽车覆盖件有限元分析的实用性关键在于分析的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覆盖件冲压成形模拟精度有许多方面,如网格质量,分析参数设置等。应用板料成形有限元软件Dynaform 5.0,以某型轿车后箱盖外板的拉延分析为例,从模型曲面简化,网格划分,材料模型选择,冲压工艺参数选择等几个方面,分析如何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获得准确的模拟结果以及实际冲压过程中产生的破裂问题,对模具修改给出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