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3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2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油中含有大量的高分子有机固相物质,因此,要准确地描述油气体系相平衡,必须对气液固三相相平衡进行研究,在对高分子有机烃类沥青沉降机理有了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大的交互作用系数,可以描述沥青与原油中轻质不相容性的程度。根据对油气烃类混合物体系的一般性认识与提出的沥青组分特征化方法,导出了与之相应的有其自身特殊性的气液沥青三相相平衡物料平衡方程组,用考虑沥青沉降三相闪蒸数值算法,对沥青沉降进行有效的理化模拟计算,此外,结合实例分析,给出了沥青质参考逸度的计算,饱和压力和沉降量的拟合方法。  相似文献   
2.
凝析气井井筒动态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垂直管流公式,结合流体相平衡热力学闪蒸计算,运用状态方程模拟,给出凝析气井井筒动态预测新方法.根据该方法.结合油藏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可准确地预测不同生产时期凝析气井的井筒动态.  相似文献   
3.
高温高压下多种气体在储层岩心中吸附等温线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自行研制的XF1型高温高压气体吸脱附测试仪,结合一台色谱分析仪(HP6890),一套抽真空系统,分别测定了N2、CH4、C2H6、C3H8、nC4及其混合气体在三个岩心中的吸脱附等温线共计42条(单组分30条,累计测试点516个;混合气12条,累计测试点203个),以及吸附平衡后混合气的自由气相组成、吸附相组成和各组分的吸附等温线各48条(累计测试点431个).测试的温度为50.5℃.实验结果表明:①储层岩心介质对烃类气体的吸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不容忽视;②仅就测试所得的数据来看,如果忽略其它因素,可以初步估计,不考虑吸附的砂岩储层气藏的计算储量将比考虑吸附少5%以上;③岩心-气体吸附体系的吸附能力除受压力影响外,更受到储层介质、岩石成分、结构和物性性质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受到多组分气体中重烃组分数目、摩尔含量等的影响;④多组分气体组分相对吸附量能有效地表征多组分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竞争吸附能力大小,依据这个指标可将五元多组分气体体系中各组分气体按其竞争吸附能力由强到弱排序为nC4>C3H8>C2H6>CH4>N2.  相似文献   
4.
凝析油气体系和储层多孔介质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考虑多孔介质界面现象对凝析油气体系相平衡规律和渗流规律的影响,能更真实地反映凝析油气体系在储层多孔介质中的相态特征和渗流特征,从而更准确地认识凝析气藏的开发动态规律,以便更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凝析气藏。针对我国某个实际凝析气藏,利用研制的相态模拟分析软件分别对该凝析气体系的毛管压力、露点压力和恒组成膨胀过程中反凝析液量进行了相态模拟计算,得出了毛细管压力对凝析气体系相平衡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低渗小断块油藏控制单元井间连通性差、边界封闭、地层能量有限、开采中地层能量下降很快,难以采用早期注水等方式大规模开采。用CO2吞吐强化采油对此类油藏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为此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对油井目前流体进行相态研究,然后对油藏流体进行CO2膨胀实验,再将注气前、后的地层流体的物性进行对比,确定CO2增产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单井CO2吞吐的数值模拟模型并对注气前生产历史进行拟合,用拟合好的模型对CO2吞吐强化采油过程中周期注入量、注气速度、焖井时间和生产速度等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从而得出适合于小断块单元油藏单井CO2吞吐强化采油的优选方案,并对第一周期生产指标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对第二周期的周期注入量进行了分析,得出相关油井已不适合进行第二周期吞吐的结论,为油井CO2吞吐强化采油可行性的工艺方案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特低渗储层参数的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特低渗透储层的岩心分析困难 ,尤其是饱和度的获得十分困难、测井解释难度大等问题 ,提出了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具体做法是 :(1)利用常规岩心分析方法获得孔隙度、渗透率资料 ;(2 )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来获得岩心含油饱和度资料 ;(3)利用改进了的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高精度的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的测井解释模型。将这套方法用于大庆油田F4 8区块扶余油层的储层参数解释 ,处理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һ���µ�����������Һģ��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研究气井积液的成因及条件对于防止气井积液十分重要,文章采用气井中被气流携带向上运动的液滴趋于扁平形状的新观点,导出了一个新的气井连续排液最小携液速度和产量计算公式,该公式计算出的最小携液速度和产量比经典的Turner最小携液速度和产量公式计算结果要小,但实例计算表明更符合现场实际情况。此外,为了便于现场应用,在分析了影响气井排液的各种因素后,文章进一步给出了新公式的简化计算形式,该模型还解释了为什么许多气井产量在大大低于Turner的最小携液产量时,仍能继续正常生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地层压力低于露点压力以下而造成凝析油损失,注气是防止凝析油析出并提高采收率的较好方法,但目前不同注入介质对凝析气相态影响还未进行系统研究,以一个真实的凝析气藏为例,使用自行开发的PVTCOG软件和PR状态方程,研究和对比了在凝析气藏定容衰竭不同阶段,注干气、氮气及二氧化碳气对凝析气相态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气体对凝析气露点、凝析油饱和度及采收率有明显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CO2吞吐工艺操作参数的整体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ZY油田原油CO2吞吐的工艺过程,建立了CO2吞吐数值模拟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CO2吞吐进行了实例分析,首先对该井的CO2吞吐参数进行了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分析了CO2周期注入量、注入速度、焖井时间、采液速度等因素对CO2吞吐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对CO2吞吐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计算表明用正交试验优选法得到的优化方案比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所得的优化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低渗致密气藏、凝析气藏开发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Low permeability tight gas reservoirs and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 account for a rather high proportion ofdomestic gas reserves, but many of them have low productivity. So it is significant to develop these reservoirs effi-ciently for continuous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etroleum industry. Around the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of deep low permeability tight gas reservoirs and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n the geo-logic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reservoirs and presents ten proper technologies. Finally, five technical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gas reservoirs are proposed in detail. These are deep fracturing technology,treatment technology of accumulated liquids in condensate gas well and near well bore, gas injection technology whenthe formation pressure is lower than the maximum condensate pressure, phase behavior analysis technology in porousmedia of low permeability tight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and other gas reservoir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