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选择整理秦汉时期典型建筑考古资料,从受力特征角度展开柱与地面连接方式的探讨对于秦汉建筑结构的研究更具有效性和必要性.与早期建筑相比,秦汉建筑基址柱的稳定并非主要依靠柱脚与地面的刚接,而是更多依靠墙体对柱的固定以及柱与上部构件连接组成的整体结构来承担.明柱、壁柱、暗柱的综合使用及其变化体现了这一时期建筑结构的基本特征.其中,壁柱现象是秦汉时期高台建筑结构中最重要的特点,与壁柱相配合的明柱在结构当中的作用逐步增强.从柱与地面的连接方式,逐渐引出更为丰富的柱与上部梁架的关系问题使得对中国建筑技术史在秦汉时期结构逻辑发展环节的认识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地体验、测绘调研、历史图像、现存结构的综合分析,提出并应用基于大木作的空间体积分析方法,认为韩城文庙明伦堂运用构架的结构、用材、辅助构件等差异,形成了明间、次间与梢间不同的空间品质(结构与氛围).这一案例表明,地方木构建筑在一定结构规则限制下的空间设计变通,体现了现存韩城明伦堂在结构与空间上的关联设计特征.  相似文献   
3.
晋祠圣母殿的两进前廊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孤例,在结构和空间上都具有特殊性。本文采用定性力学分析方法,从节点性质、受力路径、荷载分布以及结构整体关系把握,重点对前廊空间的结构特性给予了重新深入地探讨。据此,结合建筑史学者相关讨论,从结构与空间的统一性角度认为圣母殿不属于副阶周匝式建筑。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建筑大木作的深入研究,需要切实把握结构、构造与空间的内在关联路径,为此,以关中化羊庙献殿为具体案例,展开了有针对性的综合探索.通过对其结构体系的分析,判定化羊庙献殿具有殿堂建筑结构性质.运用与结构体系关联的构造系统分析,在学界已有探讨基础上更为明确地提出献殿构造层的划分方式为屋面层、截面层、柱框层,并形成了相应的分析模式.初步探索出古代大木建筑空间与结构、构造关联分析的方法路径:首先,把握法式“缝”线构造设计与空间界面关联表达,为古代木构建筑内部空间研究提供了较为合理的概念框架;其次,运用这套概念框架发现了化羊庙献殿构造形态与其空间个性或地方性关联的诸多特征.上述考察与阐释,提出并应用了一套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结构-构造-空间关联分析路径与相应的概念逻辑系统,为传统大木研究提供新的有启发意义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5.
晋祠圣母殿的两进前廊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孤例,在结构和空间上都具有特殊性.本文采用定性力学分析方法,从节点性质、受力路径、荷载分布以及结构整体关系把握,重点对前廊空间的结构特性给予了重新深入地探讨.据此,结合建筑史学者相关讨论,从结构与空间的统一性角度认为圣母殿不属于副阶周匝式建筑.  相似文献   
6.
发现化羊庙献殿所具有的典型性与特殊性,以其反常的建筑现象,实例明证出传统木构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存在着空间-结构-构造关联的设计方法,并探究了其中所蕴含的设计原则、设计审美、设计变通等议题。揭示出视知觉的空间体验是传统木构建筑在设计过程中的一类内在设计原则,依此原则综合协调建筑的室外形象营造和室内空间氛围塑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