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双锚片螺旋锚极限抗拔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砂土中双锚片螺旋锚的工作性能及破坏模式.给出双锚片螺旋锚上拔极限承载力,为指导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室内获得实验数据.选定拟合曲线对实验数据拟合,用回归分析的方法 进行分析.结果 在埋深不变的情况下,变化实验两个锚片的间距,当两个锚片的间距较小时,其极限承载力比单锚片螺旋锚的极限承载力高.但要远远小于两个单锚片螺旋锚极限承载力之和.当两个锚片的间距较大时,其上拔极限承载力与两个单锚片的极限承载力之和相接近.结论 可以通过增大锚片直径提高承载力,也可通过增加两锚片的间距提高承载力.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高速动车组进入隧道运行,动车组前方会形成压缩波和膨胀波,导致动车组的车体和车下设备舱受到比明线运行更大更复杂的压力负载,影响高速动车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高速动车组的车体和车下设备舱结构设计,需要预知高速动车组进入隧道运行工况下车体和设备舱的最大压力负载。本文基于350km/h高速动车组3辆编组简化三维计算模型,仿真计算350km/h高速动车组进入隧道运行工况,高速动车组车体和车下设备舱外表面的压力分布。研究350km/h高速动车组进入隧道运行工况,高速动车组车体和车下设备舱外表面的压力变化和最大压力负载。研究结论为:350km/h高速动车组进入隧道运行,车头前端外表面最大压力为7567Pa,设备舱前端板外表面最大压力为-5569.4Pa,设备舱裙板外表面最大压力为-5690.1Pa,设备舱底板外表面最大压力为-6590.7Pa。  相似文献   
3.
据震害调查表明,1900—1986年间地震死亡人数占所有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58%,其中我国的地震死亡人数最多,占42%,主要是因为我国人口密集,而且房屋抗震能力差,地震导致大量的房屋倒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隔震技术能有效地减轻地震造成的房屋破坏,隔震技术是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底或某个位置设置隔震装置,隔离或耗散地震能量,以避免或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递,减轻结构振动反应,从而保障地震时建筑物安全。目前国内外工程界大多专注于高层、大跨桥梁等城市重要结构的隔震研究,而事实上,我国地震中损失最惨重的是各类砖、土、石、木等量大面广的农村民居建筑,农村地区“小震致灾”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在农居工程中推广应用隔震技术对减少地震损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出螺旋锚上拔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方法 通过室内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 在相同埋深的条件下,单锚片上拔极限承载力随锚片直径的增加而增加.在锚片直径不变的情况下,浅埋时其承载力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加,当埋深达到临界埋置深度后,承载力不再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加.双锚片螺旋锚在埋深不变的情况下,当两个锚片的间距较小时,其极限承载力比单锚片螺旋锚的极限承载力高,但远远小于两个单锚片螺旋锚极限承载力之和.当两个锚片的间距较大时,其上拔极限承载力与两个单锚片的极限承载力之和相接近,两种计算模式的分界间距是4倍锚片直径.结论 可以通过增大锚片直径提高承载力,也可通过增加埋深提高承载力,但最大埋深不宜超过临界埋置深度;对于双锚片螺旋锚,可以通过增加两锚片的间距提高承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