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7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节能减排的提出,低碳生活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一种常见的水体污染物,对它的降解成为低碳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电解法、光解法、超声降解和生物降解、微波处理法五种降解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方法.为今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低碳降解研究方面提供一些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2.
酚类是最具代表性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人类健康。酚类的生物降解作为酚类去除的最终趋势,无二次污染,去除率较高,依旧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生物降解酚类污染物这一方法进行综述,主要讨论了酚类污染物的降解微生物种类、降解途径、降解方法和酶降解酚类污染物。  相似文献   
3.
酶生物燃料电池(EFC)作为一类新型能源,近两年,已成为各国科学家的研究热点。一直以来,功率问题是影响EFC发展的瓶颈,而酶与电池阳极之间的电子转移速率是影响EFC产电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阳极修饰可以促进电子转移速率,进而提高EFC产电性能。本文综述了固定化酶阳极修饰在EFC研究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大气中CO2浓度升高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主要原因,研究人员致力于将CO2转化为可利用的碳资源。介绍了微生物及酶固定CO2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微生物和酶固定CO2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燃料电池能量收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在废水处理和新能源开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MFC产电功率密度过低且不稳定,构成回路的外部电阻是一种耗能元件,能量均以热能的形式消耗,无法正常驱动电子器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设计一种适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能量收集系统包括静态管理系统和动态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是MFC发展和实际应用的关键。能量收集系统可以将MFC产生的微弱能量存储变换,以合适稳定的输出间歇驱动负载,使MFC低能量输出具有了实际应用价值。重点阐述了针对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能量收集技术及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花色苷是存在于葡萄果皮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属于类黄酮化合物。花色苷主要是由葡萄品种所决定的,但其生物合成还受到其他各种因素的调控,如气候(光照、温度和湿度)、土壤、植物激素、果实负载量等。本文对近年来影响葡萄花色苷合成的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改善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复合型和单一型水果酿造的果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和感官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顶空气相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 HS-SPME)提取香气成分,并用GC-MS进行鉴定。在3种复合型果酒和1种单一型果酒中共鉴定出15种挥发性化合物。结果显示,果酒中的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是高级醇,其次是醛类和酯类。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对特征呈味物质与感官属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与单一果酒W4相比,复合果酒W1、W2、W3的香气均更浓郁、更丰富。W3果酒被描述为乳酸味、乙酸味、苦味和麦芽香,与乙醛、正丁醇、正丙醇和异戊醇相关。W2果酒呈现出花香、水果香和甜味,与糠醛和异丁醇相关。W1果酒的感官描述与挥发性成分之间的相关性较弱,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原料成分比较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该研究可为复合果酒风味特征的研究及果酒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
虫草活性成分虫草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延缓虫草素快速代谢的三类方法:附加防止脱氨基的侧链基团、与腺苷脱氨抑制剂联合应用、采用纳米材料包埋及其研究进展,指出选用新型材料,采用纳米技术包埋虫草素是解决虫草素快速代谢问题的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生物酶技术处理废水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具有高效、环保、成本低等优点,已成为当前废水处理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生物酶技术和固定化酶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固定化酶技术应用在废水处理中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双巯基丁二酸(DMSA)作为单分子层连接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免疫传感器中芯片上的抗原,并以沙丁胺醇(SAL)为检测模型,构建了DMSA-SPR免疫传感器,将其检测效果与传统的巯基丙酸(MPA)-SPR传感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室温下,DMSA-SPR免疫传感器的抗原抗体识别效率增强近一倍,其线性范围达到5~150 ng/mL,定量限(LOQ)达到5 ng/mL。此传感器应用于猪肉中SAL检测的回收率达到94.9%~108.0%,并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该方法为提高SPR免疫传感器的灵敏度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并可广泛应用于其他小分子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