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疏水缔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聚合方式,使用氧化还原体系(K2S2O8-Na2S2O3)与热分解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引发聚合,得到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酸丁酯共聚物P(AM-DMDAAC-BA);探讨了合成条件对聚合物性质的影响,并对聚合物的相关性质及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复合引发体系可以提高反应的转化率和聚合物的分子量.制备P(AM-DMDAAC-BA)的最佳条件为:复合引发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配比为m(Na2S2O3)∶m(K2S2O8)∶m(AIBN)=1.0∶2.0∶1.0,反应单体的物质的量配比为n(AM)∶n(DMDAAC)∶n(BA)=68.6∶29.4∶2.0,引发剂、表面活性剂、尿素分别占单体总质量的0.15%、2.0%、2.5%.IR光谱图证明AM、DMDAAC、BA三种单体已参加聚合反应.聚合物的絮凝效果表明,P(AM-DMDAAC-BA)对含油污水具有显著的除油效果.  相似文献   
2.
水体中残余铝的含量、组分、危害及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忠莲  高宝玉 《精细化工》2013,30(4):412-419
饮用水及水分配系统中的残余铝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该文在介绍饮用水中残余铝浓度的增加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水处理工艺和水分配系统可能造成的危害的基础上,列举了国内外饮用水中铝含量的限制标准,分析了影响残余铝浓度及其组分分布的因素,同时详细论述了给水处理中残余铝的组分分离方法以及降低饮用水中残余铝浓度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今后残余铝方向研究工作的建议,以期为在实际饮用水处理中有效控制残留铝含量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淮河流域某水源水面临微量有机污染物种类增多、藻类季节性暴发而导致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增多的问题。试验在淮河流域某水厂建立的深度处理中试装置进行,重点探讨不同臭氧投加量条件下各处理单元对三卤甲烷前体物(THMFP)与卤乙酸前体物(HAAFP)的去除规律。结果表明,预臭氧-强化常规处理(生物强化滤柱)工艺主要去除三氯甲烷前体物(TCMFP),去除率为70.2%;臭氧-生物活性炭(O_3-BAC)深度处理单元以去除二溴一氯甲烷前体物(CDBMFP)为主,去除率为56.8%。针对卤乙酸前体物(HAAFP),预臭氧-强化常规单元和O_3-BAC深度处理单元都以去除二氯乙酸前体物(DCAAFP)为主,去除率分别为67.9%和45.5%。当预臭氧投加量为1.1 mg/L,主臭氧投加量为2 mg/L时,整个工艺对TTHMFP及THAAF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8.1%和52.4%,说明采用预氧化-强化常规处理-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消毒副产物前体物,保障出厂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聚合方式,使用氧化还原体系(K2S2O8-Na2S2O3)与热分解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引发聚合,得到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酸丁酯共聚物P(AM-DMDAAC-BA);探讨了合成条件对聚合物性质的影响,并对聚合物的相关性质及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复合引发体系可以提高反应的转化率和聚合物的分子量.制备P(AM-DMDAAC-BA)的最佳条件为:复合引发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配比为m(Na2S2O3)∶m(K2S2O8)∶m(AIBN)=1.0∶2.0∶1.0,反应单体的物质的量配比为n(AM)∶n(DMDAAC)∶n(BA)=68.6∶29.4∶2.0,引发剂、表面活性剂、尿素分别占单体总质量的0.15%、2.0%、2.5%.IR光谱图证明AM、DMDAAC、BA三种单体已参加聚合反应.聚合物的絮凝效果表明,P(AM-DMDAAC-BA)对含油污水具有显著的除油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聚合法,以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合成了疏水缔合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DMDAAC-BA))絮凝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P(AM-DMDAAC-BA)絮凝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AM-DMDAAC-BA)絮凝剂中阳离子单体(DMDAAC)含量和疏水单体(BA)含量、特性黏数、投加量对含油废水除油效果的影响,并与其他有机絮凝剂的除油效果进行了比较。FTIR和1HNMR表征结果显示,AM,DMDAAC,BA3种单体已参与聚合;在x(DMDAAC)=20.0%~50.0%、x(BA)为2.0%左右、特性黏数为500~700mL/g时,P(AM-DMDAAC-BA)絮凝剂对含油废水具有较好的除油效果;当x(DMDAAC)=24.3%、x(BA)=2.0%、特性黏数为636mL/g、投加量为50mg/L时,除油率可达93.4%;与其他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P(AM-DMDAAC-BA)絮凝剂具有优异的除油效果。  相似文献   
6.
构建水培蔬菜、潜流湿地、水培蔬菜+潜流湿地、潜流湿地+水培蔬菜4种工艺系统,净化经过脉冲生物滤池处理后的农村生活污水,考察水力负荷对各系统中污染物去除效能的影响,以及各工艺中污染物的沿程变化规律,分析了氮磷资源化利用的效率,并评估了水培蔬菜产出空心菜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工艺进水COD_(Cr)、TN、TP、NH~+_4-N和NO~-_x-N平均浓度分别为66.4、14.9、1.1、4.6 mg/L和10.9 mg/L,水力负荷为0.1~0.3 m~3/(m~2·d)时,水培蔬菜、潜流湿地、水培蔬菜+潜流湿地系统适宜水力负荷分别为0.2、0.3、0.3 m~3/(m~2·d),此时各系统不仅氮、磷去除负荷达到最大,同时出水能够满足一级A标准;水培蔬菜、潜流湿地工艺系统内COD_(Cr)、TN及TP的浓度在前1/4段去除较多,后段近似呈线性下降,水培蔬菜+潜流湿地组合系统内,前段水培蔬菜对COD_(Cr)、TN及TP去除的贡献率较高,分别达到40.7%、58.1%、53.7%,采收的空心菜重金属含量未超标。采用水培蔬菜与潜流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尾水,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同时,可实现污水中氮磷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7.
杨忠莲  高宝玉  王燕  刘新新  岳钦艳 《功能材料》2012,43(14):1936-1940
制备出具有不同聚合氯化铁(PFC)碱化度(B)、不同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EPI-DMA)质量分数(m(E))和粘度(η)的PFC-EPI-DMA复合混凝剂,对比研究了模拟染料废水絮凝脱色处理中m(E)、η和B对絮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活性艳红时m(E)值越大,絮体增长速度越快,最终絮体粒度越大,同时絮体差异性增大;处理活性翠兰时,较低投加量下絮体生成速度降低,最终絮体粒度和絮体差异性减小,且较低投加量下,较小的m(E)值有利于絮体快速增长,较高投加量下,较大m(E)值下絮体具有更快的聚集速度、较大的粒径和较小的差异性;η值较高、B值较低时絮凝剂与染料反应时间较短,絮体能以较小的差异更快速地增长。  相似文献   
8.
以长江下游镇江征润洲段为原水,利用中试装置研究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组合工艺优化运行及其对有机物特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调整主臭氧投加量为2.5 mg/L时,深度处理工艺对CODMn、NH4^+-N和两类消毒副产物前体物(TTHMFP、THAAFP)的去除率分别为68.5%、86.7%、57.3%和48.9%;同时,从净水过程中有机物特性变化对消毒副产物影响的角度,提出应将强疏水性小分子有机物作为镇江市饮用水处理的控制主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