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以金属氧化物Cu O为主活性组分,Zn O为第二活性组分并掺杂电子助剂Ce O2,采用浸渍法制备出适用于CWPO工艺处理酸性大红GR模拟染料废水的复合催化剂Cu O-Zn O-Ce O2/γ-Al2O3。考察了各组分浸渍液浓度、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制备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确定了较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制备的Cu O-Zn O-Ce O2/γ-Al2O3催化剂,用于处理酸性大红GR模拟染料废水时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在催化剂2 g,搅拌速度为300 r/min,水浴温度60℃,p H为5,0.4 m L 30%H2O2,反应时间2 h条件下处理100 m L 600 mg/L酸性大红GR模拟废水,CODCr去除率达到82.46%,而在相同反应条件下未加催化剂时CODCr去除率只有52.60%。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石墨烯-TiO2纳米管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DRS)表征复合催化剂的微观形貌、结构和光学特性。以H2PtCl6为前驱体,对复合材料进行Pt负载,C2H5OH/H2O溶液为反应液,在紫外光和太阳光下考察其产氢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的负载量为5%(质量分数)时催化剂的产氢活性最高,紫外光下和太阳光下反应5h,产氢量分别达到1069.299、3712.789μmol,远高于同等条件下P25的产氢活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石墨烯-CuO/TiO_2复合催化剂,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DRS)表征复合催化剂的微观形貌、结构和光学特性。以H_2PtCl_6为无机前驱体对其进行Pt负载,研究了不同石墨烯负载量对制氢活性的影响及太阳光下的制氢活性。结果表明,石墨烯负载量为0.5%(质量分数)时,复合催化剂制氢活性最高,石墨烯和CuO协同作用提高了TiO_2对可见光的利用及光催化分解C_2H_5OH/H_2O制氢活性。在可见光下照射5h后,样品的产氢量达到1 083.54μmol,太阳光光照5h后产氢量(4 374.51μmol)为P25(1598.25μmol)的2.74倍。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法在锌片上制备出棒状ZnO,将TiO2溶胶旋涂在棒状ZnO上得到ZnO/TiO2新型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及UV-Vis漫反射(DRS)等研究样品的微观形貌、晶型结构、光学特性。研究表明:375℃焙烧后,TiO2附着在ZnO纳米棒表层,随着溶胶旋涂层数的增加,其形貌呈现出多维花状结构。通过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模拟废水考察其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ZnO/TiO2复合半导体的多维结构使其对紫外-可见光吸收增强,对甲基橙模拟废水(20mg/L)的降解率高达94.7%,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5.
刘武  袁天啸  梁海营  韩闯 《小氮肥》2022,(2):30-31,34
通过对航天粉煤气化装置激冷环及附属管道的酸洗反冲洗,实现了激冷环环隙及附属管道积灰的部分清洗,有效缓解了激冷环的结垢,堵塞现象得到改善,激冷水调节阀得以正常发挥调节作用.酸洗反冲洗有效延长了激冷环的使用寿命,且方法简单、经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7.
采用水热法制备ZnO纳米棒,将TiO2溶胶高速旋涂在ZnO纳米棒的表面,得到TiO2/ZnO复合半导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UV-Vis漫反射等研究样品的表面形貌、晶型结构及光学特性。结果表明:375℃高温焙烧后,TiO2生长成颗粒状,均匀负载在ZnO纳米棒的表面,样品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增强。以甲基橙溶液为模拟废水在紫外光辐照下的降解率来评价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显示,两种半导体复合以后,对光的利用率提高,对甲基橙模拟废水的降解率高于单一半导体。  相似文献   
8.
涂盛辉  巫辉  梁海营  万金保  杜军 《化工学报》2013,64(9):3228-3234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水热法和光沉积法制备了铂(Pt)负载量为0.5%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催化剂(TNT),并利用甲醇等醇类制氢。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管状形貌;甲醇(CH3OH)和水在同等数量级上共同吸附在催化剂表面9 h后制氢效率最高,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分析表明甲醇裂解制氢过程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因氢键束缚产生的过渡产物无法脱附直至形成CO2;醇类碳链长度、支链数目、羟基数目以及苯环基团等都对醇类制氢有着不同的影响,制氢过程中醇分子与催化剂的吸附作用强弱和醇分子被羟基植入的难易程度是制氢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和光沉积法在氧化锌表面制备花状二氧化钛催化剂,并利用不同结构有机物制氢。结果表明,制备的二氧化钛具有花状形貌,比表面积大且具有良好的产氢性能。通过用不同结构的醇、醛、羧酸、醚、酮、酯、烷烃及芳香族有机物等制氢发现:有机物的结构对制氢活性的影响较大,苯环结构由于其强稳定性难以被裂解而无法产生氢气。总之,分子与催化剂的氢键吸附作用和羟基对分子的植入效率是决定有机物制氢的两个重要因素,决定着产氢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