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5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篇
能源动力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东青  沈谢林 《电世界》2005,46(5):17-17
20世纪80年代以前生产的10kV配网GG-1A中压开关柜,配置SNIO少油断路器,经常出现渗漏油现象。当开断短路电流时变压器油会变黑,所以规程规定开断额定短路电流3次就必须检修。该型号断路器配用CD10电磁操动机构。机构经常出现不能分合闸等故障,所以检修工作量非常大。由于当时的技术标准低,又没有防误级别,出现很多短路和误操作事故,严重影响10kV电网的安全和城乡人们的用电,下面介绍GG-1A中压开关柜在各个时期的运行和改造情况。  相似文献   
2.
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大电流开关柜母排的三维涡流场——温度场耦合分析模型,计算三维涡流场,得到磁感应强度和焦耳损耗的大小及分布规律;将焦耳热作为热源,通过顺序耦合方式计算出母排的温度场分布情况.实验结果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不同工作电流对母排产生的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对设计大电流开关柜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电缆线路上的过热点往往限制了整条线路实际载流量的大小.本文介绍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ing,简称DTS)的电缆过热点位置确定及载流量恢复的方法.该技术的采用,有助于准确的计算热点周围环境的热参数.将DTS系统运用到一条230KV/500MVA的地下电缆线路,成功的确定了电缆过热点的位置,并在过热点被恢复之后电缆额定载流量得到了成功恢复.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半导体开关器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电力设备高电压试验领域。基于一种新型高压半导体开关,设计并制作了一套全新的多功能电力电缆检测设备,即超低频余弦方波测试系统,其既可用于耐压试验,也可用于局部放电检测与定位,还可用于介质损耗测量。基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芯片串联结构的半导体开关动作速度快,性能稳定可控。实验搭建的余弦方波系统可输出最高20 kV的超低频余弦方波电压,满足国际标准IEEE 400.2的要求。最后,使用设计好的系统对一段300 m有缺陷的电缆进行了局部放电测试,验证了设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沈谢林 《变压器》2011,48(3):55-59
对M型有载分接开关的产气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7.
针对电容器组三相不平衡保护存在使用范围有限和无法识别对称故障的问题,提出一种电容器组故障的分布式技术保护方法。电容器组某台电容器内部发生短路故障后,若不及时切除,易发生外壳爆裂事故。本文研究利用短路故障发生时的电流暂态峰值与电容器标准中的整定值进行比较,实现各台电容器的分布式保护。本文研究过程中利用PSCAD/EMTDC软件,搭建了18台电容器组模型(单台电容器4串13并结构),对电容器内部元件发生短路故障的状态进行模拟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电容器内部一个或多个元件故障时,其故障电流峰值基本相同,且投切时系统最大峰值电流小于故障电流峰值,故障电流峰值对电容器组的分布式保护整定值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电力电缆测试中广泛采用的振荡波(DAC)技术在直流充电阶段存在静电荷累积,可能危害电缆绝缘的问题,在此提出一种基于DC/AC变换技术的新型DAC技术和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大功率DC/AC变换器,控制系统以谐振方式工作,产生频率、电压均可调的正弦电压,为被测电缆快速充电,解决了直流充电方式下静电荷累积的问题.通过...  相似文献   
9.
对500kV电压互感器(CVT)、氧化锌避雷器(MOA)、SF6电流互感器、并联电抗器进行拆与不拆高压引线绝缘试验,通过对比说明不拆高压引线的试验可以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0.
沈谢林 《变压器》2024,(4):28-33
本文通过案例和试验说明油中熄弧有载开关配置气体报警能有效替代油路堵塞和漏油情况下的缺油报警、避免油流速动继电器误动、发现过渡回通流电气回路和切换异常产气和管路堵塞气体无法溢出等,有载开关配置气体报警是有益的且必要,统计近3年325台运行情况,检出率高达0.44次/百台·年,验证气体报警有效性,避免了简单缺陷发展为故障,并给出气体报警处置和再提升措施,杜绝了漏判导致远超设备价值的故障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