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以铜绿微囊藻为溶解对象,从巢湖中分离到1株溶藻菌H2。探讨了菌株H2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方式,菌株H2胞外活性物质的溶藻特性。结果表明,菌株H2是间接溶藻。溶藻菌起溶藻作用的胞外分泌液中活性物质主要为分子量小于3.5k D的物质,并且活性物质是混合物质;菌株胞外分泌液经乙醇沉淀后,上清液部分的溶藻率大于沉淀部分,为52.50%;胞外分泌液经不同温度和酸碱度处理后,在25℃、p H=12.0时,活性较强,溶藻率分别为98.0%和97.1%;胞外分泌液中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污染物在不同暴露时间具有不同的毒性变化规律。以4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硫酸安普霉素(APR)、双氢链霉素(DIH)、硫酸新霉素(NEO)和硫酸链霉素(STS)为混合物组分,应用直接均分射线法和均匀射线法对4类抗生素设计出6组二元混合体系和4组三元混合体系,每个混合物体系设计5条射线共50条射线,采用时间毒性微板分析法(T-MAT)测定这些抗生素混合物射线在6个暴露时间点(即0、12、24、48、72和96 h)对蛋白核小球藻(C.pyrenoidosa)的生长抑制毒性。结果表明,抗生素二元和三元混合物系的50条射线对C.pyrenoidosa毒性均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即混合物射线的毒性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以半数效应浓度(EC50)的负对数p EC50为毒性指标,不同混合物体系的时间毒性变化规律不同,有的混合物从0 h开始,毒性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强,有的从12 h或24h,甚至48 h后,毒性开始迅速增加;同一混合物体系中不同射线的毒性因组分浓度比的变化而变化,即混合物射线的毒性随毒性大的组分比例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电极生物膜脱氮工艺中反硝化菌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极生物膜反硝化脱氮反应器中存活的反硝化菌进行了初步的分离及菌相分析研究,实验共分离出40株菌株,通过对菌株的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3个属,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为主要优势菌,占总鉴定菌数的82.5%.在异养环境中分离的24个菌株中,肠杆菌科为优势菌,具有反硝化能力的有18株,占75%;反硝化能力强的有8株,占33.3%.在自养环境中分离的16个菌株中,假单胞菌属为优势菌,其中具有反硝化能力的有12株,占75%;反硝化能力强的有8株,占50%.  相似文献   
4.
以盐酸四环素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盐酸四环素初始浓度、pH等单因素对超声波降解模拟抗生素废水的影响,通过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得出最优降解条件,并利用最优降解条件处理其他5种抗生素。实验结果表明:盐酸四环素的降解率与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成正比,与盐酸四环素初始浓度成反比;酸性条件下,盐酸四环素的降解率随pH值的增大而增加,碱性条件下盐酸四环素失效,降解率大大降低。当超声时间为11 min,盐酸四环素溶液初始浓度为30 mg/L,超声功率为1 080 W,溶液pH为5,超声降解盐酸四环素达到最优条件。最优降解条件对盐酸四环素同种类抗生素有效,对其他种类抗生素则失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通过层次分析法筛选出淮海经济区的宜居评价指标,其次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指标权重因子贡献率,建立宜居城市的定量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多目标不确定综合评价法结合期望值对排名相邻的两个城市进行指标与不确定因素的定量关系分析,最后得到基于多目标不确定因素的宜居城市的排名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6.
采用带有缓慢搅拌装置的完全混合式水解酸化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结果表明,废水经水解酸化处理后的SS,CODCr和BOD5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0%,45%和36%;废水的平均B/C由进水的0.22提高到0.39。这样不仅废水的污染程度得到了一定的降低,而且可生化性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T和pH对水解酸化反应器废水处理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