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Fuzzing技术综述*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通过分析比较多种Fuzzing技术的定义,结合其当前发展所基于的知识和采用的方法,给出了Fuzzing技术的一个新的定义;重点从与黑盒测试技术的区别、测试对象、架构和测试数据产生机理四个方面总结了当前Fuzzing技术采用的一些新思想、新方法以及它们的缺陷。针对这些缺陷和实际应用中的需求,分别提出了当前Fuzzing技术下一步的具体研究方向和对应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件格式漏洞的严重威胁性和挖掘复杂性使基于文件格式的软件漏洞挖掘技术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总结了文件格式漏洞挖掘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当前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下一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根据安全协议分析的需要,阐述经扩展后的串空间理论,在该理论中加入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等操作,在此基础上扩展理想和诚实的概念,使用扩展的串空间理论分析SIGMA-R协议的核心安全特性——保密性和认证特性,并通过数学方法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设备漏洞分析的准确度,在深入分析了50余个MIPS架构的IoT设备固件漏洞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导向式模糊测试的动静结合IoT设备固件漏洞分析方法。获取固件程序中所有函数信息,依据数据引入函数与漏洞触发函数的函数调用关系图,定位危险代码区域。基于危险代码区域详细控制流图,计算执行路径中基本块到达漏洞触发函数的距离,动态调控种子能量,实现面向漏洞触发函数的导向性模糊测试。设计实现了面向MIPS架构的IoT设备固件漏洞分析系统DirFirmFuzz。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已有工具,系统漏洞分析的误报率平均缩减了73.31%,到达漏洞触发函数的平均速度加快了1.1~7倍。同时,在实际环境测试过程中,发现了D-Link、Cisco等多个厂商的12个0-day漏洞,均已报送相关厂商进行修补。  相似文献   
6.
介绍基于遗传算法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技术,研究了利用动态调试技术和静态反汇编技术计算遗传算法中适应度函数的方法,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黑箱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模型。该模型可直接对可执行文件自动生成测试用例,避免对程序进行源代码插装,降低对程序源代码的要求,扩展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技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对于多种网络蠕虫的防治一直是网络安全界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分析现有疫苗技术和点对点(P2P)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P2P通信的智能疫苗。首先,智能疫苗能根据目标主机的不同漏洞进行智能变换,预防或查杀多种网络蠕虫。其次,智能疫苗采用P2P通信方式,解决了穿透防火墙通信问题,提高了疫苗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目前,网络协议模糊测试的目标趋向于大型协议实体,而传统的测试用例过滤方法主要是基于测试对象的运行状态信息,测试对象越庞大,其执行单个测试用例的时间也越长.因此,针对传统的网络协议模糊测试用例过滤方法存在无效执行时间长、效率低下的问题,依据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对序列数据较强的处理和预测能力,提出一种基于QRNN的网络协议模糊...  相似文献   
9.
Crash(程序崩溃)分析是漏洞挖掘与利用的关键阶段,判定Crash是由何种类型漏洞产生的是进行Crash分析和漏洞利用的前提。针对现有漏洞检测平台无法有效识别Crash类型的问题,提出一种二进制可执行程序漏洞检测和Crash类型判定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二进制可执行程序Fuzz出的Crash进行污点标记,在污点传播阶段兼顾污点清除、间接污染等污点传播规则,在污点检查阶段通过收集崩溃点上下文信息,匹配多种漏洞触发规则。基于上述方法开发出对二进制程序漏洞检测和判定Crash所属漏洞类型的原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栈溢出、格式化字符串、堆溢出等漏洞导致的覆盖返回地址、函数指针等模式,具有较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无线网络技术正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应用,其可移动性带给人们极大方便的同时,也伴随着出现了很多安全问题。文章从无线网络的安全角度出发,梳理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的区别,以及常见的无线网络攻击技术,最后提出相应的可行性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