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29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优化主要取决于运行环境、网络设计时的负载以及资源的合理分配。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这就要求MS(移动台)和BS(基站)处发射机的频谱屏蔽最少,而接收机的选择性最高,从而实现邻信道干扰最小化。文章分析了多运营商环境中的ACIR(邻信道干扰比)效应,给出了提高容量和管理容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常情况下,移动性会导致网络复杂性的提高,使得网络算法和网络管理比较复杂。LTE无线网络的目标是提供无缝移动性,同时确保网络管理简单易行。文章分析了LTE频内切换过程,描述了切换过程中的详细信令消息,介绍了切换过程中的自动邻居关系,给出了切换测量方法与切换时延。  相似文献   
3.
宽带无线接入(BWA)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宽带无线接入(BWA)技术的产生背景,提出了BWA的通用参考模型,并对BWA进行了分类,最后阐述了BWA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4.
下一代网络是以软交换和MS为核心的,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的、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架构,它代表了通信网络发展的方向。随着技术、设备、解决方案的不断成熟,网络演进步伐加快,业务提供更加多样化,这使得下一代网络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文章给出了现有网络向NGN(下一代网络)的两种演进策略.描述了现有网络向NGN的演进路线,分析了NGN的四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设备供应商提供的、具有互操作功能的兼容设备,WiMAX可提供建设成本低、兼容程度高、互操作性强的BWA(宽带无线接入)解决方案。WiMAX可以弥补传统的基于有线宽带接入技术的盲区,并且更加简便、经济。在有线接入方式难以覆盖的地方.WiMAX完全可以替代有线。文章给出了WiMAX的应用场景,分析了国外发展现状和国内应用现状,预测了WiMAX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长期演进(LTE)系统代表TUMTS标准的最新发展方向,作为一种纯分组系统,它具有全新的无线接口和体系结构,其频谱效率是HSDPA/HSUPA的2倍。本文分析了LTE系统安全的主要内容,提出TLTE用户安全的体系结构,描述TIP网络的NDS体系结构,介绍了隧道模式下的ESP保护原理。  相似文献   
7.
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是面向下一代网络的接入技术,它是一个多业务平台,可以同时提供具有QoS保证的IP业务和传统TDM(时分多路复用)业务。因此,采用EPON技术,运营商不仅可以在同一传输平台上根据用户的需要随时开通多种业务,而且易于向全IP业务网络过渡。文章介绍了EPON的标准化组织,分析了EPON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现状,给出了EPON接入网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LTE(长期演进)Release 8标准支持传输分集中的多天线操作,也支持4重空分复用中的多天线操作。与WCDMA(宽带码分多址接入)相比,由于采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技术的MIMO(多输入多输出)具备能够有效处理多径干扰的能力,因而它具有某些优越特性。文章首先分析了MIMO的工作原理,然后描述了MIMO传输模式。  相似文献   
9.
LTE TDD工作原理与LTE FDD类似,包括采用了相同的多址方案、信道编码技术等。这两种工作模式将向未来发展方向LTE-Advanced逐步演进,以满足ITU-R IMT-Advanced要求。本文分析了TDD系统的往返时间,描述了LTE TDD模式资源分配特点,介绍了采用不同功率控制设置的TDD系统上行链路频谱效率,给出了下行链路HARQ ACK/NACK集束处理方法,最后归纳了LTE TDD模式中的VoIP性能。  相似文献   
10.
UMTS将为未来的信息系统提供业务平台,整个通信界都支持这一发展趋势。技术将不再被看作是问题,而是被看作是业务创新、业务多样化和业务区分的驱动力,UMTS将代表当前大多数移动网络基础设施自然演进的趋势。本文首先给出了UMTS中的服务质量(QoS)种类(即会话类、流类、交互类和背景类),研究了每种服务质量(QoS)类型的UMTS业务和无线接入承载业务属性,最后对每种承载流量类型的UMTS和无线接入承载属性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