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单层柱面网壳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动力响应及失效模式,应用ANSYS/LS-DYNA建立20m跨度三向网格型单层柱面网壳模型,并对其进行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全过程仿真模拟.通过对特定算例的分析,展示冲击荷载下网壳的破坏过程及结构的动力响应.根据结构破坏过程及最终形态提出单层柱面网壳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失效模式,并与单层球面网壳的分析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
DSP与ISA总线声卡的接口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Windows Sound System兼容声卡和PC机ISA总线的接口原理,利用DMA控制器8237实现了DSP芯片TSM320C2XX对声卡的直接操作,从而大大拓宽了声卡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3.
避免结构在冲击荷载下出现整体倒塌为防护目标,对单层凯威特型球面网壳的抗冲击防护方法进行研究。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 LS/DYNA建立凯威特型单层球面网壳与圆柱形冲击物的模型,并展开大量参数分析工作。在此基础上,依据网壳结构的冲击失效规律及连续倒塌的特点,提出可供实际应用的冲击荷载下网壳结构的3种防护方法(轻屋面,整体加强法,临界位置加强法);并分别对防护效果进行验证。然后综合考虑防护效果与结构成本,提出冲击荷载下网壳结构的防护建议。  相似文献   
4.
底部框架砖房地震倒塌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底框结构地震后的倒塌模式与废墟特征,预测存活空间分布规律,通过实际震害调查、数值模拟及振动台试验,对底框结构地震倒塌后废墟特征及存活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首先依据目前的实际震害资料,发现底框结构典型的三类地震倒塌模式(底框层倒塌、过渡层倒塌、整体倒塌)中底框层倒塌是相对概率较高的倒塌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倒塌后底框结构的废墟形式,主要为"骨断筋连型"与"松散型"两类,并研究认为"骨断筋连型"废墟存活空间相对较大,但是震后拆除救援困难,而存活空间主要分布在背离倾覆一侧.同时相对于底框层,顶层有更大的存活空间;"松散型"废墟存活空间较小,但相对震后易于救援,在背向倒塌方向一侧,墙体较少的房间内靠近柱梁位置,在梁下会有一定的存活空间.之后建立了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的底框结构废墟研究数值模型,并阐述了模拟方法,而底框结构震害特征、振动台试验与数值分析结果的相似证明本文废墟研究数值建模方法的正确性,认为背向倒塌一侧且墙体较少部位人员存活空间较大.本文研究可为震后快速救援定位提供依据,并对人员逃生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考虑重力效应的单层球面网壳抗冲击荷载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冲击荷载作用下网壳结构的动力响应,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建立60m跨度K8型单层球面网壳的冲击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计算对比是否考虑重力效应两种情况下,网壳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得出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网壳结构的自重敏感性、离心力效应与几何大变形.由此得出结论:只有考虑重力效应,即冲击荷载与重力荷载同步施加到结构时,所得的动力响应才是准确的.在上述基础上,对135个K8型网壳算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网壳竖向变形和主要杆件受力随着冲击质量与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当质量与速度增加到一定值后,二者均不再变化.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全数字化语言教学实验室对教师机单元提出的要求 ,利用五片双端口RAM建立了PC与主DSP、主DSP与四个从DSP之间的紧耦合多机系统 ,并提出了系统中的通信协议和设计了系统上的软件。  相似文献   
7.
地震中建筑物内吊顶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吊顶板、灯具等构件的坠落。其不但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严重影响建筑物在震后的正常使用,阻碍建筑物功能的快速恢复。该文以在2013年7.0级芦山地震中获得的我国实际吊顶的震害资料为基础,分析我国公共建筑中吊顶的震害特征。结合震害数据,以吊顶的坠板率作为衡量其损伤状态的指标,以楼面峰值加速度为工程需求参量,初步建立了我国吊顶在“快速恢复”和“难以恢复”2个损伤状态下的易损性曲线,并与国外已有的关于吊顶的易损性曲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公共建筑吊顶的抗震能力相对较弱,边角部位尤其易于破坏;当楼面峰值加速度约为1.1 g时,吊顶即有50%的概率达到或超越“难以恢复”状态。  相似文献   
8.
摘 要: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 LS/DYNA建立60m跨度K8型单层球面网壳与圆柱形冲击物的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得到网壳竖向变形、主要杆件受力及塑性发展三方面的结构动力响应。归纳出顶点竖向冲击荷载下网壳结构的四种失效模式:杆件损伤,杆件破坏,局部凹陷,整体凹陷。通过考察网壳杆件受力与破坏形式,得出杆件按时间顺序可能出现的三种受力状态:剪切、弯曲、拉伸,以及四种破坏形式:剪切、弯曲、拉弯、拉伸。研究发现:破坏的杆件起到将冲击物的能量传递给网壳主体的重要作用,杆件破坏形式预示其传递能量的能力,而传递的能量是决定的网壳动力响应的主要因素,更重要的是网壳的失效模式是依据最大动力响应定义的。由此,以能量传递为媒介,建立了杆件破坏形式与网壳失效模式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明确网壳结构冲击响应关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用有效的网壳结构冲击响应分析方法,包括网壳结构冲击响应的特征指标(荷载作用与特征响应)、冲击响应的分析流程与计算模型三部分。并应用此方法对典型网壳(Kiewitt-8型单层球面网壳)的冲击响应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荷载作用特点、主要节点的速度与位移变化规律、主要杆件的应力变化规律及网壳结构的能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网壳的荷载作用是短时超强的半正弦脉冲;响应特点是在冲击瞬间冲击区局部响应骤增,并逐渐向支座方向传播,从冲击区到支座,结构局部响应依次达到极值,此外,冲击区破坏将导致速度与能量时程曲线突变。上述成果为网壳结构抗冲击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大型结构抗冲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单层球面网壳抗冲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KIEWITT-6型单层球面网壳缩尺模型进行模态测试及弹性与破坏性冲击试验,验证了基于ANSYS/LS-DYNA的网壳结构抗冲击荷载数值模型的正确性,确定了该模型的两种典型失效模式为结构局部凹陷与结构整体倒塌。综合试验与数值分析结果发现:冲击力时程曲线形式受冲击物初始偏转的影响;如果冲击结束时动力响应已经传到支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