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这篇短文是报导河北省北部康保三面井附近发现早二迭世栖霞期(竹蜒)类的事实。标本是河北省地质局李裕民及鞠紫云等同志在1958—1959年间采集的。鞠紫云称这个含(竹蜒)地层为三面井组。这个组在康保三面井附近大致可以分为三部,自上而下为:3.灰绿色及灰黄色细粒砂岩,含植物化石。约100米2.深灰色石灰岩,富含(竹蜒)类、珊瑚类及海百合茎等。约30米1.灰黄色细粒砂岩,未发现化石。约16米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梁山是陕西汉中西南两个比较显著的山峰之一,距离汉中县城约三十里。远在1931年,黄汲清教授和已故赵亚曾先生就曾在那里做过调查工作,并且测制了地层剖面。关于二叠纪的地层,在他们合著的“秦领山及四川之地质研究”一书中,曾记述为“块状燧石石灰岩,富产化石,曾在不同的层位中采得下列各种属:Tetrapora hanchun-gensis(n.sp.),Tachylasma magnum Grabau,T.elongatum Grabau.T.alternatum(n.sp.),Caninia liangshanensis(n.sp.),Polythecalis cf.chinensis(Girty),Miche-linia siyangensis Reed,Productus(有数种)”。根据这些化石鉴定结果,赵、黄二先生在当时认为“无疑地,这层石灰岩是属于下二叠纪,并且和宁镇山脉的栖霞石灰岩相当”。  相似文献   
3.
長興灰岩是中國南部上二叠紀樂平統上部的一個地層單位,在浙江省境內,僅在長興縣屬煤山區一帶有其出露。雖然葛利普教授(1931)最初命此名時並未指出,顯然,這裹應是長興灰岩的標準地點。近年來,研究長興灰岩中的(竹蜓)科化石,已漸漸引起注意。盛金章(1955)最初研究江西及貴州一帶長興灰岩中的標本時,由於材料零散,在野外沒有作系統採集,(竹蜓)科在這個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的Polydiexodina (竹蜒)类动物羣是1959年浙江省地质局赵国荣等同志在浙江桐庐西北约25公里的冷坞村旁首先发现的。其后,该局马武平同志及我所张遴信同志又于1960年先后赴该地作了实地观察,并补采了一些标本。这些标本经笔者鉴定有下列7种1变种:Polydiexodina chekiangensis Sheng sp.nov.(新种)P.chekiangensis var.lengwuensis Sheng sp.et var.nov.(新种及新变种)P.tungluensis Sheng sp.nov.(新种)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本文所研究的(虫筳)科化石,共计6属5种2变种及三个不能定种名的标本。其中(1)Palaeofusulina wangi Sheng(sp.nov.),P.wangi var.chumipuensis Sheng(var.nov.)采自贵州桐梓楚米铺附近长兴石灰岩中(Sh 136);(2)Palaeofusulinawangi Sheng(sp.nov.),P.sinensis Sheng(sp.nov.),P.sinensis var.fusiformis  相似文献   
6.
最近收到从青海省地质普查队寄来一批要求鉴定的标本,其中有三个号码(Ocp7068,F2006,F2007)内产有以Verbeekina 和Neoschwagerina 为主的(竹蜓)科羣。这些(竹蜓)科都是广泛分布在扬子江中下游及中国西南各省的茅口灰岩中最重要而且最常见的分子,但在扬子江上游的青海省境内还没有见到正式报道。因此,这些(竹蜓)科在这个地区的发现,对阐明它们在地理上的分布很有意义。同时,对这个地区内的二迭纪地层也增添了一些新材料。  相似文献   
7.
1955年,地质部前华北地质局241队翁礼巽同志在内蒙白云鄂博外围进行地质普查时,采回一些(虫筳)科化石送交笔者鉴定。这些(虫筳)科化石均采自石灰岩中,含(虫筳)灰岩被翁礼巽同志称作拉老兔灰岩,产地有二: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的(竹蜓)类过去极少研究。除掉乌山隆山及张丽旭(R.Toriyama and R.Choh,1943)记述过一个Parafusulina sp.以外,至今还没有见到别的正式报导。乌山及张丽旭描述的标本采自大昌江马鞍岭东北方,保存不好。近几年来,广东省地质局区测大队海南分队在海南岛进行大面积地质测量过程中,采集了各个门类的化石,对海南岛的地层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详细的地层报告,将由他们专文发表。本文研究的材料只限于海南分队在海南岛西部东方县所采集的(竹蜓)类。含(竹蜓)地层以及与其相邻接的地层由于后期构造及岩浆活动的破坏,多成零星分布。根据杨勤生、吴其功(1964)的研究,它们的综合程序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江苏省南部从事地质勘探的同志们陆续在无锡市及苏州市近郊发现了一些茅口期的(竹蜒)类。这些(竹蜒)类过去还没有在东南沿海各省见有报道。它们的发现,对茅口期古地理的阐明以及对了解茅口期的岩相变化,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无锡市和苏州市近郊茅口期的沉积,江苏省地质局的有关同志拟名其为堰桥组。这个组的地层次序,综合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上、中、下三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