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3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蛋白酶酶解低盐固态和原池浇淋2种酿造工艺的酱油沉淀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中性蛋白酶的加酶量、pH值、酶解时间、料液比对蛋白质水解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中性蛋白酶酶解酱油沉淀的工艺条件,确定了工艺参数.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池浇淋酱油沉淀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料液比1∶3,酶解6h,加酶量为4000U/g原料,pH值为6.5,水解度可达到43.8%;低盐固态酱油沉淀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料液比1∶3,酶解8h,加酶量为6000U/g原料,pH值为6.5,水解度可达到53.8%.方差分析表明,4因素均对水解度有显著影响.利用中性蛋白酶可较有效地酶解酱油沉淀.  相似文献   
2.
低盐固态酱油渣中残留大量蛋白质,造成极大的原料浪费。蒸料时蛋白变性过度不利于发酵中蛋白酶解,降低了原料利用率。基于Osborne分类法,研究了不同蒸煮条件下熟料蛋白质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蒸料后清蛋白和球蛋白首先部分转化为较难溶解的谷蛋白,随着加热程度的增强,谷蛋白转化为不溶的残渣蛋白,降低了熟料蛋白的可利用性。结合熟料消化率作为指标,确定了蛋白质变性适度的蒸煮条件为:80℃润水20min,125℃蒸煮5min,熟料消化率可达73.12%。对生产中提高低盐固态酱油的原料利用率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多菌种制曲在原池浇淋酱油制曲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原池浇淋工艺,添加糖化增香曲(HQ)、曲精(QJ)与米曲霉沪酿3.042进行混合制曲,以沪酿3.042米曲霉、曲精分别单独制曲进行对照实验,对制曲过程中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及理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曲精和糖化增香曲混合制曲,成曲的酸性蛋白酶活力比曲精单独制曲提高42.6%,但是多菌株组合混合制曲较单菌株制曲,成曲的中性蛋白酶酶活力没有增加,淀粉酶酶活力均不高,未检测到纤维素酶活。  相似文献   
4.
脱脂豆粉酶解与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营养丰富,发酵处理能提高其营养价值,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脱脂豆粉是大豆经冷压榨提油后磨粉得到的产物,粗蛋白含量高达40%,仍具有良好的食用加工性能。但脱脂豆粉口感较粗,豆腥味浓,难以直接应用到食品生产中。文中对脱脂豆粉的酶解和微生物发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酶解豆粉氨基酸态氮含量较高,达到2.26g/100g,但是,容易产生苦味,有小颗粒感;微生物发酵豆粉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1.82g/100g,口感细腻,稍甜,酸味柔和。  相似文献   
5.
纪凤娣  鲁绯  陶汇源  穆晓婷  李东  夏蓉 《食品科学》2019,40(22):293-298
建立测定镇江香醋及其相关产品中四甲基吡嗪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采用酸化乙醇溶液提取样品中的四甲基吡嗪,以25%甲醇溶液和75%的酸性溶液(1%乙酸和0.05%三氟乙酸溶液,pH 2.4)作为流动相,在UPLC法中采用填料粒径小的C18色谱柱(2.1 mm×100 mm,1.5 μm),在HPLC法中使用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速分别为0.3 mL/min和0.8 mL/min,检测波长为297 nm,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均为0.50~50.00 μg/m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平均回收率在87.9%以上。在UPLC法中四甲基吡嗪的保留时间为1.6 min,检出限为0.000 3 g/kg,定量限为0.001 g/kg,在HPLC法中四甲基吡嗪的保留时间为9.7 min,检出限为0.008 g/kg,定量限为0.025 g/kg。  相似文献   
6.
焦糖色对老抽酱油色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添加焦糖色配制的老抽酱油的色度(L、a、b及△E值)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焦糖色品种、浓度均对老抽酱油的色度产生显著影响.配制后加热温度达85℃以上后,对老抽产品的L、a和b值影响不显著,加热时间对老抽产品L、a和b值影响不显著,但添加焦糖色后老抽酱油L、a和b值在贮存期间稳定性不佳.本试验得到添加焦糖色的L、a和b值理论拟合曲线,可作为配制老抽酱油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乳酸菌在中国传统酿造调味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乳酸菌在中国传统酿造调味品酱油、食醋、豆酱、腐乳、泡菜生产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乳酸菌在酿造过程中的作用,对产品风味的影响,以及酿造过程中乳酸菌的变化情况及分离到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镇江普通醋和陈年醋中十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体积分数为70%的甲醇水溶液超声提取的方法对食醋样品进行处理,提取液用C18柱进行分离,以0.1%的甲酸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柱温35 ℃。质谱测定为电喷雾负离子模式(ESI-),多反应监测(MRM)。结果表明,十种黄酮类化合物在25.0~1 000.0 ng/mL线性关系良好(R2>0.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3.9%~99.0%,精密度和稳定性试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3.8%,检出限在1.0~4.0 ng/mL。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镇江普通醋和陈年醋等酿造食醋中黄酮类成分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酱油生产用米曲霉菌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曲霉是我国传统酱油生产用关键菌种.关于米曲霉菌株选育的研究主要包括,高产蛋白酶菌株选育技术研究、酶学特性研究、产酶影响因素研究等方面.高产蛋白酶菌株的选育为研究重点.虽然,研究均显示经过改良的菌株性能超过了原始出发菌株,但是成果仍然局限于实验室理论分析.我国科研人员仍需努力,加强对米曲霉菌株在工业化生产中实际应用效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青稞酒糟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对碱法提取β-葡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和高效排阻色谱-示差折射光检测器-多角度激光散射仪(high performanc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differential refraction light detector-multi-angle laser scatterer, HPSEC-RID-MALLS)联用测定提取物中β-葡聚糖的结构和分子量,并对其加工特性及流变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最优提取条件为青稞酒糟与水以1:11料液比,pH 8.5条件下,80℃,600 rpm搅拌,提取β-葡聚糖3.5 h,β-葡聚糖提取率为16.29%。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表明,提取样品中具有β-葡聚糖特征吸收峰,含有一定量蛋白质。提取物中β-葡聚糖重均分子量为7.84×104。提取物在高温和中性偏碱性条件下稳定,并呈现出良好的流变学特性。本试验提供了一种青稞酒糟中提取β-葡聚糖的方法,为青稞酒糟的综合加工、资源消耗降低及增值化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