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由于每个人的学养、经历以及社会地位不同,因此人们对艺术的态度也千差万别.面对这些差别,更应该进行交流磋商.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的"地景艺术"把人对自然景观的介入行为及干预方式纳入艺术审美的范畴;而在后现代语境下的都市景观艺术与审美形态中,更多地显现出生态意识及绿色美学的包容性和理性美的特征.这一方面显现出对于自然美的回归,另一方面则体现出当代社会生存经验及环境伦理意识在审美文化中的突现.因而,从特定的视角来看,风景艺术的审美形态及其观念演变的历程,既是艺术生产者自我情感与审美经验的作用过程,也是自然环境和社会形态及个人心理相互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秦璞:自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重视对城市空间环境的美化,并由文化部、建设部共同成立了全国城市雕塑指导委员会,城市雕塑成了当时城镇街区的主要户外表现形式。随后相继还出现了室内装饰、环境艺术、园林设计等。曾记得我第一次听到环境艺术设计这个词语是在1983年由浙江美术学院吴家骅先生主持的,由几位美籍华人设计师介绍美国的户外艺术的讲座上。而室内装饰设计这个称谓,则  相似文献   
4.
a+a:您认为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的关系应当是怎样的?翁剑青:公共艺术首先是一个特定空间性质中的艺术的概念。其中一是城市中的"物理性质的空间",一是公众可介入社会空间,进而也是一种产生公众意见的"舆论空间"。换而言之,公共艺术既依附于城市的开放性空间,同时也是指存在于"城市社会"中的市民大众的舆论空间。可以说公共艺术与城市的联系是天然的,现代文明首先是在城市母体中发展起来的。公共艺术的文化、制度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