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考虑聚酯型聚氨酯和聚醚型聚氨酯的特点,以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G)和聚乙二醇(PEG)混合作为软段,采用溶液预聚法制备了聚酯-聚醚混合型聚氨酯。考察了混合软段中PEG摩尔分数以及PEG相对分子质量对聚氨酯薄膜的表面接触角、吸水率、透湿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摩尔分数的增大和PEG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薄膜的接触角和拉伸强度降低,吸水率、透湿率增大。当PEG摩尔分数从0.28增加到0.71时,薄膜接触角从75.8°降低至63.5°,吸水率从25.7%增加到106.1%,透湿率从1226g/(m2·24h)增加到3408g/(m2·24h);PEG相对分子质量从1000增加到10000时,薄膜接触角从80.5°降到55.7°,吸水率从4.5%增加到356.4%,透湿率从733g/(m2·24h)增加到3577g/(m2.24h)。  相似文献   
2.
硅烷偶联剂KH-570表面改性纳米SiO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在酸性条件下对纳米SiO2表面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前后的纳米SiO2采用粒径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光谱仪、扫描电镜等仪器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70能成功地对纳米SiO2表面进行改性,使其表面化学键合了硅烷偶联剂的有机官能团,降低了颗粒团聚程度,提高了纳米SiO2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程度  相似文献   
3.
以N,N-(2-羟乙基)-2-氨基乙磺酸钠(BES-Na)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作为亲水扩链剂制备了一系列羧酸/磺酸盐型水性聚氨酯,采用DSC对其进行分析,并研究了不同BES-Na含量对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外观、稳定性、黏度、平均粒径和薄膜的力学性能、硬度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WPU在45℃附近出现一个软段熔融吸热峰,WPU乳液外观和稳定性较好,平均粒径在75~110 nm。随着磺酸盐BES-Na含量的增大,乳液黏度增大,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提高,硬度增大,吸水率也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拉拔法测定纳米Al2O3改性环氧胶黏剂和钢铁之间的附着强度,并结合环氧胶的表面能参数测定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对纳米Al2O3提高环氧胶和钢铁附着力的机理进行研究.表面能测定结果表明,添加纳米Al2O3使环氧胶的极性增加;XPS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当纳米Al2O3质量分数达到2%时,环氧胶中形成新的羧基极性基团;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纳米Al2O3质量分数为1%时未形成新的羧基基团,当纳米Al2O3质量分数为8%时单位接触面积上新的羧基基团的数目较2%时少,这与附着强度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因此,纳米Al2O3改性的环氧胶黏剂与钢铁的附着强度的增强是由于Al2O3与环氧胶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新的羧基极性基团.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以N,N-(2-羟乙基)-2-氨基乙磺酸钠(BES—Na)为亲水扩链剂的磺酸型水性聚氨酯,采用FT—IR、DSC对水性聚氨酯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BES—Na含量和NCO/OH值对水性聚氨酯乳液和薄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BES—Na含量的增加,乳液粒径分布区间变窄,平均粒径由237.3nm减小至61.2nm,薄膜的力学性能有较大提高,拉伸强度由16.07MPa增至24.67MPa,断裂伸长率由478.73%增至724.07%,硬度增大,吸水率由6.82%增至13.03%;随着NCO/OH值的增大,乳液粒径分布变宽,平均粒径由77.6nm增至335.7nm,薄膜拉伸强度由11.46MPa增至22.28MPa,而断裂伸长率由555.61%降至22.9%,薄膜逐渐变得脆硬,硬度增大,吸水率由12.19%降至10.27%。  相似文献   
6.
金属/高分子涂层附着机理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兰兰  凌国平  郦剑 《材料导报》2006,20(Z2):274-277
金属/高分子涂层之间的附着机理是一个复杂但又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意义的研究内容.最近,纳米改性高分子与金属以及壁虎附着现象和机理的研究正成为热点.对附着强度的测定方法,特别是最近发展起来的微观测试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比较了这些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同时,重点介绍了最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金属与高分子的附着机理,尤其针对不同附着机理时采用的方法及设备.  相似文献   
7.
通过拉拔法测定了纳米改性低密度聚乙烯和钢铁之间的附着强度,并结合聚乙烯的表面能参数测定、XPS的能谱和聚乙烯涂敷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对纳米颗粒提高聚乙烯和钢铁附着力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表面能参数的结果表明,随纳米颗粒的加入,聚乙烯的极性有提高的趋势.XPS分析和体积变化测量发现,聚乙烯极性变化是由于纳米颗粒作用下,聚乙烯产生的极性基团C-O和C=O所致,它和聚乙烯涂覆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共同作用,使聚乙烯和钢铁附着力提高.  相似文献   
8.
翟兰兰  凌国平 《涂料工业》2007,37(5):4-7,11
将纳米颗粒添加到低密度聚乙烯(LDPE)粉末涂料中,研究了附着强度随纳米颗粒的种类和含量的变化,发现添加纳米颗粒能明显提高LDPE涂层和钢铁之间的附着强度。其中添加纳米Al2O3和纳米SiO2在4%时取得最大值,与纯LDPE相比,提高近两倍。可能是因为在LDPE和钢铁界面处的纳米颗粒改变了LDPE的表面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提高附着强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材料的开发和研究方法的改进,水溶性高分子染料有了较大发展。本文介绍了水溶性高分子染料的发展历史,对其三种结构(端位型、主链型、侧链型)的合成方法进行归纳。根据水溶性高分子染料的不同功能,对其近几年的应用进行综述,提出了当前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水溶性高分子染料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详细介绍了共混法、原位聚合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特点,并对水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以及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