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基于地震波形聚类储集砂体边界识别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桥斜坡BS37区块沙一下段储集砂体具有单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传统的单属性地震储层预测精度低,识别难度大。通过典型井的测井响应与地震响应相结合,应用地震波形聚类技术能准确预测砂体分布。研究认为,BS37区块含油气砂体地震反射特征可划分为丘状反射型、平直反射型、下切反射型等类型。针对含油气砂岩反射特征精确标定井震关系,提取样本子波,应用约束条件下神经网络算法对研究区目的层地震波形进行相似性迭代聚类分析,有效地识别出主河道、河道侧翼等不同叠合模式砂体边界,为钻探部署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低电阻率油层根据其成因影响因素可划分5种类型:岩石骨架导电型、高束缚水饱和度型、高矿化度地层水型、双孔隙度结构与裂缝并存型、咸水泥浆侵入型。导致油层电阻率降低的主要内在因素包括:储层岩石骨架中含有导电物质如含黄铁矿等金属矿物时,是导致低电阻油层形成原因之一;岩石中黏土矿物阳离子交换性与平衡阳离子的附加导电作用可以造成油层电阻率的明显降低,形成低电阻率油层;岩性细、泥质含量高、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化,孔隙吼道变小,微孔隙增多为束缚水提供了储存空间,形成高束缚水饱和度储层,导电能力增强,使油层电阻率变低。咸水泥浆侵入是油层电阻率变低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3.
黄骅坳陷北大港地区浅层天然气识别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分析,尤其是对加拿大Alberta盆地浅层天然气开发资料的分析,认为含油气盆地内浅层天然气资源丰富,具有非常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以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港东油田和港西油田为例总结出适合北大港地区浅层气测井识别方法,包括声波时差与中子伽马曲线重叠法、补偿中子—补偿密度曲线重叠法等。指出该区浅层气宏观上主要沿港东断鼻构造的高部位分布,曲流河道沙坝相、河道、废弃河道等砂岩体是浅层气的主要储集体,就单个气藏而言气层的分布主要受岩性控制,没有统一的气水界面,断层与岩性体单砂体形成各自的油、气、水系统,纵向呈现油、气、水交错出现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北大港油田浅层气第三系明化镇组,埋深600~1200m层段以上的气层.岩石物性研究发现,当砂岩中含气时,P波速度明显降低,并且含气时泊松比也明显低于含水时泊松比,从而构成利用AVO方法进行气藏检测的理论基础.根据对北大港189井区的三维剖面进行AVO处理,从已知井出发,在原始测井曲线的基础上建立AVO正演模型;通过对邻...  相似文献   
5.
拟声波构建技术依据对储层敏感的非声波地球物理测井信息构建具有声波量纲的新曲线,即拟声波曲线,使之既能反映地层波阻抗和速度的变化,又能反映地层岩性的细微差别,可以较好地解决储层定量预测中的岩性识别难题。针对张东古潜山地层实测声波时差曲线对砂、泥岩的岩性反映不明显,无法进行储层反演预测的问题,采用了拟声波构建技术,将对储层岩性敏感性好的自然电位曲线转换成拟声波曲线,以此为约束条件实现了储层预测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根据功率谱等价性或模型多样性原理,具体构建了2个系统:最小相位系统和非最小相位系统。用相同的激励信号作用,结果显示,功率谱密度无法分辨非最小相位信号,丢失了信号中的相位信息,而双谱包含了信号的相位信息。通过对大地电磁(MT)信号分析,表明MT信号一般具有非最小相位性,同样也可确定其他地球物理信号的非最小相位性。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用功率谱方法处理这种具有非最小相位特征的信号,则会使解释结果出现偏差。为了提高解释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可以利用高阶统计量(高阶累积量和高阶谱)方法处理地球物理资料。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率、低流度的段北油藏具有储集层非均质性较强及注水开发效果差的特点.为提高采收率,从合理井距的确定及建立有效注采系统两方面入手,通过实施规模井网加密、分层系开发、储集层改造、建立合理驱动压差等配套调整措施,实现了油藏的有效注水,改善了开发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整体部署、综合调整、配套实施,注重油水井生产措施及储集层改造的有机结合,是低渗透率、低流度油藏开发水平整体提高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地震资料的保幅保真性、纵横向分辨率尤其是处理过程中井震吻合的程度,在板桥斜坡地震处理过程中,经过一致性处理后,充分利用井的信息将井旁地震道与合成记录或VSP走廊叠加进行互相关分析,生成一系列描述地震资料与井资料匹配程度的匹配属性,用井资料约束,进行反褶积、反Q滤波,确保在保真保幅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提高分辨率,运用深度—速度模型的迭代优化,选取准确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有效提高目标区复杂断裂带的成像精度,使之更符合地下地质的真实特征,为后续构造精细解释及储层预测提供可靠的成果数据。钻探实践证明,井控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是解决复杂构造成像、沉积现象丰富、纵向上地层厚度变化大等地质问题的有效手段,是未来地震资料处理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