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3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为考察好氧颗粒污泥(AGS)对不同pH环境下的耐受力,研究了不同pH废水(pH分别为3、4、5、10、11、12)下AGS的稳定性变化规律.在酸性环境中,AGS的理化特性随pH下降而变差(胞外聚合物(EPS)含量由102.5 mg/g下降到76.43 mg/g MLSS,比耗氧速率(SOUR)由17.94 mg O2/(g MLSS·h))下降到16.19 mg O2/(g MLSS·h)),pH为3和4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泥上浮,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也呈下降趋势,但COD和TP的去除率维持在80 %以上.在碱性环境中,AGS出现了明显的上浮及解体.随着pH的增大,AGS的理化特性不断恶化(EPS由93.27 mg/g MLSS上升到178.45 mg/g MLSS,SOUR由6.81 mg O2/(g MLSS·h))下降到4.30 mg O2/(g MLSS·h)).同时,AGS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急剧下降,对COD、TN、TP的去除率均下降到50 %以下.研究结果表明AGS在酸性环境中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而碱性环境对AGS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稀土尾水中钇离子(Y3+)的回收,探究了好氧颗粒污泥(AGS)对Y3+的吸附-解吸附效果。考察了混合方式、初始Y3+浓度、pH、盐度、铅离子及粒径对AGS吸附效果的影响。相比于搅拌及振荡,曝气混合下AGS具有更好的吸附效果,80%以上的吸附在前10 min完成。当初始Y3+浓度<50 mg/L时,AGS能完全吸附废水中Y3+离子,此后吸附率随着Y3+浓度的增大而减小。H+、Na+和Pb2+会与Y3+竞争AGS上的吸附位点,导致吸附率减小。0.6~1.0 mm的AGS吸附容量最大,2.4~3.0 mm的AGS经人工破碎后吸附容量增大15%。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和热力学拟合。动力学符合伪二级模型(R2=0.9999),表明化学吸附起主导作用;Webber-Morris方程分析表明颗粒内扩散是影响吸附速率的主要因素。热力学符合Langmuir模型(R2=0.9849),表明吸附过程是一个单分子层吸附过程,拟合得到最大吸附量为Qmax=24.39 mg/gSS。利用XPS对吸附前后AGS进行表征,发现参与吸附官能团有酯基、羧基、氨基,同时与K+进行离子交换,钇在AGS表面的主要化学态是Y2(CO3)3。探究了硝酸及氯化铵对吸附饱和AGS的解吸效果。HNO3的单次解吸附率(99%)明显高于NH4Cl(64%),但五次吸附-解吸附循环后,HNO3组解吸附率降至10%,NH4Cl组解吸附率仍维持在50%。  相似文献   
4.
5.
采用微波水热法和传统水热法以氧化锌和丙酸为原料、去离子水为溶剂成功合成了丙酸锌(C6H10O4Zn)。对比考察了两种合成方法中单因素(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丙酸/氧化锌摩尔比、去离子水量)对丙酸锌产率的影响;利用EDTA络合滴定、元素分析仪(EA)、红外光谱仪(FTIR)和热重分析仪(TG)分析了丙酸锌的组成与结构。结果表明,在最优化反应条件下,微波水热法和传统水热法合成丙酸锌的产率分别为94.06%和87.34%;与传统水热法相比,微波水热法对丙酸锌制备过程具有强化作用。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所合成的样品都具有典型的丙酸锌结构,组成略有差异,微波条件下的丙酸锌含更多结晶水,热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混合粒径与不同粒径好氧颗粒污泥(AGS)在储存过程中的三维结构、质量变化、微生物活性以及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经过室温(16~25℃)下31天的储存,污泥的三维结构均保持较好,未出现明显解体现象。混合粒径的AGS在储存前20天,其质量和比耗氧速率(SOUR)下降缓慢,胞外聚合物(EPS)先减小后上升。20天之后由于厌氧菌在竞争中逐渐占得优势,其质量减小了46.3%,EPS与SOUR分别下降69.0%和72.7%,导致稳定性随之下降。不同粒径AGS经过储存后,其颜色仍为橙黄色且结构完整;1~2mm和3~4mm粒径的AGS质量减小(分别为49.1%和53.9%)较大,且SOUR和EPS下降了亦较大;0.3~1mm粒径的AGS质量减小较少,EPS下降较少,但SOUR下降幅度较大,而2~3mm粒径的质量仅减小了33.7%、SOUR下降幅度最小(39.8%),EPS下降幅度也相对较小(58.7%),表明其在储存过程中能保持较好的活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中国逐步制定并开展垃圾分类的政策法规,多品类生活垃圾分类收运问题就逐步凸显出来。国内使用多车舱车辆收运多品类生活垃圾的研究还较少,针对这一需求,本文基于生活垃圾分类利用多车舱垃圾收运车辆同时收运多品类生活垃圾的收运问题,以降低城市生活垃圾收运成本为目标,构建考虑车辆收运成本的多品类垃圾收运车辆的路径优化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用蚁群算法对算例进行求解,验证了算法模型的良好寻优效果,为新式垃圾车辆的投产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 简称AMD)因产量大、形成时间跨度长、产源地分散等问题,成为世界各国矿山环境修复者们的最棘手问题之一。论文在介绍AMD成因的基础上,从阻止金属硫化物与空气的直接接触,抑制微生物的活性,降低铁的活度等方面着手,对覆盖法、杀菌剂法、表面钝化处理法及中和法等源头控制技术进行了概述。并根据研究现状,指出了覆盖层易劣化、杀菌剂效率受环境影响大、钝化剂需预氧化且种类少、中和剂掺和效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了未来AMD的治理主要集中在开发新型高效绿色的杀菌剂、钝化剂等修复治理药剂,并从全局性考量将源头治理技术、水质水量监测、末端治理技术联合起来进行科学化治理。   相似文献   
9.
采用"搅拌-曝气-搅拌"间歇曝气运行模式,探索好氧颗粒污泥(AGS)在低碳氮比(1~6)废水中的形成规律及其对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旨在为低碳氮比污水的高效处理提供技术支持.当进水碳氮比为1~2.25时,接种污泥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污泥量及颗粒化率增长缓慢,化学需氧量(COD)、总无机氮(TIN)及总磷(TP)的去除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以商业固定化脂肪酶复配的组合酶(米黑毛霉脂肪酶+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为催化剂、栅藻藻油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对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全面优化,得出最理想的酶催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分别为:藻油与甲醇摩尔比为1∶12、助溶剂(叔丁醇)∶藻油为1∶1(V/m)、藻油与固定化脂肪酶质量比为50∶1、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9~12 h、摇床转速为250 r/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生物柴油(FAME)最高转化率达98.67%,为微藻生物柴油的工业化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