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种能量捕获无线传感网络机会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贤忠  肖赟 《计算机科学》2016,43(Z6):288-290, 327
在无线传感网络中,采用能量捕获技术理论上可以无限延长节点的使用寿命。基于该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机会路由算法——能量潜能机会路由(Energy Potential Opportunistic Routing,EPOR)算法。该算法首先用到目的节点的期望传输次数衡量各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距离,然后用节点的剩余能量与节点所捕获的能量之和表示节点的能量潜能,最后用期望传输次数和节点能量潜能决定节点的退避时间,退避时间最短的节点即为转发节点。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但可以延长网络生命期,而且可以明显改善网络中节点能量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对于高质量的食品以及安全绿色的食品需求增大。因此,我国的食品科学工程学科在近几年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然而,该学科专业在我国的专业中并非是全新的,因此,研究该学科的历史发展进程与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我国的食品科学工程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的历史及其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概述及分析,进而阐明笔者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材料疲劳损伤和损伤累积的非线性模型,将混凝土损伤弹模和钢筋损伤剩余面积引入到截面刚度计算中,推导了预应力混凝土梁在多级变幅疲劳荷载下的刚度退化模型。结合遗传算法进行了参数拟合,提出了疲劳刚度损伤退化预测的神经网络方法,编制了相应的Matlab计算程序。通过预应力混凝土梁多级变幅疲劳试验对模型参数和结果进行了拟合、修正和验证。结果表明:多级变幅疲劳荷载下预应力混凝土梁刚度退化存在类似混凝土损伤发展的三阶段规律,混凝土材料应采用能体现损伤发展三阶段规律的损伤模型;刚度退化模型各参数物理意义明确,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偏差普遍在5%以下;基于遗传算法进行参数拟合方法和基于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的结果具有较高精度,可以为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耐久性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为设计提供大量资源,人不断被机器化,机器也不断被类人化。在大数据的信息社会,西方角度上的人性早已从部落时代的动物属性进化到后工业社会的个体性和机器性,西方最早的个性崛起源于马丁·路德·金的“基督教的宗教改革”,提倡对人性和差异性的尊敬。人类基本的生存、繁衍的功能需求已经解决,伴随人性进化而来的是满足个体性和类人性的功能需求。当然,功能和人性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功能的演变也将人性进化的更加完善和优越。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突破时空对语文教学活动的限制,提高教学质量,拓展学生思维,多媒体教学已走进课堂。多媒体技术具有自身的特点,运用它必须遵循一定原则,按照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则要求,灵活运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多级疲劳荷载循环试验,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梁在疲劳荷载下的裂缝开展情况及梁体刚度退化情况,推导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刚度退化方程,编制疲劳挠度计算程序。结果表明:未达开裂荷载水平时,预应力混凝土梁在疲劳循环荷载下亦出现裂缝,且裂缝出现时间与应力水平有关;梁体刚度在疲劳荷载循环的前15万次中降低幅度较大,之后呈稳定降低趋势;疲劳试验梁静载挠度在静载破坏试验开裂前较静载梁大;但随荷载增大,静载梁裂缝发展较完全;后两者挠度较接近,疲劳梁破坏时挠度较静载梁大20%;基于刚度退化方程的疲劳挠度计算程序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可用于计算、预测疲劳挠度。  相似文献   
7.
肖赟 《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4):31-32
近年来,我国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稳定健康的发展。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因其优势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目前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状况进行简单阐述及分析,分析了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问题及方式,希望使该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