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7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6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官帽舟水电站导流洞出口水流淘刷右岸边坡所引起的山体坍塌,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导流洞出口型式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导流洞出口下游河道水流平顺,冲坑位于河道中央,出口下游右岸边坡无淘刷,不会威胁下游狮子大桥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大隆水利枢纽溢洪道消能防冲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大隆水利枢纽溢洪道水工物理模型,对溢洪道进水渠左导墙、控制段中墩和挑流鼻坎尺寸进行优化,使泄洪流态更平顺,水库调度运行更合理。在此基础上对溢洪道的消能和防冲效果进行研究,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减少挑流鼻坎的工程量,降低溢洪道的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3.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新街河大桥附近河道整治对桥墩、主槽岸坡以及两岸堤防稳定的影响,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建立的韩江河口物理模型,对韩江河口治导线规划方案和滩涂治理开发方案进行了多方案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河口的外延和临海岸线的外移对上游河道防洪影响不大;新津河口的沙咀堆积将转变成以口内拦门沙淤积为主;汕头港外航道的回淤量随河口外延而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5.
矩形断面明渠流速分布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明渠流速的水槽试验研究,建立了矩形断面明渠沿垂线流速的抛物线分布公式和横向平均流速的乘幂函数分布公式,同时给出了相关系数的确定方法.采用不同渠道流速资料进行验证,表明所提出的明渠流速分布律与实际分布一致,对应测点流速相对误差较小,可以满足明渠流速分布及流量计算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矩形断面明渠流速分布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通过对矩形断面明渠流速分布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建立了明渠沿垂线流速的分布公式和沿横向流速的乘幂函数分布公式以及相关系数的确定方法。经不同水槽、渠道流速资料的验证,表明提出的明渠流速分布律与实际分布特点一致,测点流速相对误差比较小,可以很好满足明渠流量测量的精度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明渠渠道进行流速、流量连续测量的计算方法,对简化明渠测流工作量、提高明渠测流精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澳门局部物理模型,对澳门A区工程污水排放进行试验研究.针对A区工程西侧污水与外界水体交换能力差的问题,采用水动力控导治理方案,在A区工程东西两侧水道修建调节闸(自动单向拍门),使A区周边水体实现单向流动,A区东侧水体只涨不落,西侧水体只落不涨.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工程实施后A区工程水体动力增强了,达到了较好的掺混、交换、排放效果,明显减小了对拱北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辛殿文  董志慧 《人民长江》2012,43(20):62-65
基于温排水物理模型相似关键条件,建立了澳门路环发电厂温排水物理模型。详细研究了澳门机场扩建及机场以西水域规划方案实施后电厂温排水对周边水体的影响。通过改变不同排水口位置,对排水口附近水域表面温升以及取水口的取水温升分布进行对比分析,推荐了最优的工程布置方案,明确了推荐方案在各种典型潮位下的温升影响。对同类工程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土软基上的宽浅式溢洪道宽深比大,水流动量分散,受边界的影响敏感,稳定性差.针对西段村水库宽浅式非常溢洪道水流流态不稳定、消能不充分等问题,通过整体水工模型研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经优化体型,适当缩窄溢洪道陡槽宽度,减少水流宽深比,改善过渡段水流边界条件等,实现了陡槽水流的稳定性与溢洪道下游的充分消能,同时节约了引渠以下混凝土工程量的1/3.  相似文献   
10.
运用官帽舟水利枢纽整体水工物理模型,对溢洪道、泄洪洞体形结构进行试验研究.针对原设计方案中水舌冲刷右岸边坡且冲刷深度较大的问题,提出了4种优化方案,通过试验成果比较后,选择方案Ⅳ为推荐方案对泄洪洞挑坎体形进行修正.通过调整挑流鼻坎边墙形状、出口宽度、挑坎角度以及增加差动墩的方法,优化了泄洪洞出口挑坎,使下泄水流更顺畅,消能更充分,满足下游两岸防冲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