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课堂教学的合目的性与有效性取证于社会生产实践,而社会市场及其人才需求都又处在不断生成与变化之中。因而,作为大专层次的职业教育,其面向市场的应对,无论是教学的体系、内容与方法,其“温度”都应适合在市场运作的脉博之中。本文以教学的合目的性与有效性为本,提出形象化教学的经济机制与价值,并指出:在推行新的教学机制,以缩短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效性之间的距离,使专科的学时内涵效益密集化,完全可以在专科的学制上体现本科学科型的知识层面。  相似文献   
2.
视觉艺术中的抽象,以其形态及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予以陈述。这是一种非叙述性的自觉语言,是一种通过生理本能的自觉和生命自身经验的积累、积淀,与视知觉形态统一整体直接对应,唤起潜藏在心灵无意识深处的一种感应。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审美中,面对传统经典艺术之作,人变得麻木了。原因有二:首先美是相对的,经典之为经典是在于其原创的历史背景中呈现的价值,而在当下境况中已失其原创性;其次,当代审美受当代社会轴心原则的制约。当代社会是在工业思想体系下,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趋向一体化,连人文精神也被商品内在化了。人被外在所规定、所穿越和淹没。人在审美体验过程中“我”已不在场,只是一个空壳,被填充和被装置。自我作为内在生存的基础被异化了。当代理性社会,制造了“严肃”的思想,话说得很光亮,能照亮天空,但照不亮人们的心坎。当代生存中人们需要人文的关怀,那些假惺惺的“严肃”经典成为人们的靶子,成为消解的话题,由此形成了当代文化的主要情结。  相似文献   
4.
写在前面: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其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指出现实存在的不协调性;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员,指出我们系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我认为是自己的责任.因为我也站在同一条“船”上.也有被淹没的危险.如待我们初醒时,大潮已漫进了我们的船仓.我也将成为受害者之一.另外,一个学科,从无到有,从初始到完善,这是个发展过程问题.因此,写此文并无否定现有的教学秩序之意,只是帮助管理者站在专业的角度,客观清晰地分析形势,提出建设性的构想,以便调整自己的方位,迎接挑战.随着改革大潮的推进,人们的经济文化生活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创造一个较为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物质和文化消费都提出较高的要求.各类艺术教育也在随着形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石虎的艺术 ,与传统和当代艺术不相符 ,属于现代艺术类型中的表现主义艺术样式 ,是各种文化类型和符号积聚、膨胀所造成的精神分裂与艺术家独立人格之间的张力所构成的一类符号化的直观图式 ,是艺术家在当下境遇中文化意识的困扰和生命体验的焦虑的综合体现与直接呈现  相似文献   
6.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潜移默化地与时代同步行进,过去的艺术经典及其相伴随的艺术形式与题材已载入史册,崭新的时代给当代艺术家提出新的课题,面对新的空间、新的困惑,不同的艺术家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形式及其载体.作者试图以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在传统题材上进行发掘和尝试,使大家看惯了的题材能给人以面目一新的感觉,创造出一种具有当代精神的文化氛围,从而在当代人的生命体验中,在精神的层面上连结一条沟通的渠道.同时,对当代艺术的解读也提示了一类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顺应于人本能的内在需求的冲动、形成不断创造的思维定势、心性修养及思维方式转型等方面潜在层次上来看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 ,基础字体设计非但要学、要练 ,反而要强化。因其意义不在于简单的应用 ,而为韬光养晦 ,作为重要的设计基础来对待。这是基于对平面形态的内在协调与律动关系 ,以及平衡意识的培养、平面思维敏捷度的训练 ,是思维转型 ,即线性思维 (逻辑思维 )向平面思维 (形象思维 )转换的关键环节 ,也是进行思维方式转型的最为简洁、单纯和便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陈述内容开始,经过推理、归纳、演绎,最后推导出终极答案,并以此来指导认识实践的教学方法看似行之有效,但教者关注的是教学内容的合理化、系统化,其为了合“理”(即在下意识层面的普遍规则)而不惜大量转换和空置了知识的意义,使认识现实并找出终极答案成为不可能。因而,问题比答案更为基本。教学行为中,受者的投入比教者的投入更重要,受者如不开启心灵之门,其有效性便无从谈起。受者是一个自足的主体,为了其自身的内在平衡而运作,当其受到外力干扰,内在出现失衡、圆有了缺时才启动。因而,以策略的方法,祈使学生敝开心扉,主动寻绎,才能使圆缺得以补偿,使教学行为得以有效。“问题探索教学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