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形象学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某国某民族文学作品所塑造或描述的异国异族形象,它并不关注和追究这种塑造或描述的真实性、可靠性,不在乎原形象和重塑形象之间存在多大的差异,形象学关心的是作家塑造异国异民族形象时的个体和社会心理因素、文化背景因素,对本民族本国形象研究则不属于形象学研究。鉴于目前学界某些对形象学认识的模糊和混乱,本文试图通过重新解读巴柔的形象学理论,梳理形象学在比较文学领域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余华的随笔表达了一个作家对现实人生的细腻的感悟。他的随笔是关于感觉世界的叙述。这种感觉世界的叙述采用随笔式的、形象化的、夸张幽默的艺术手法,打通文学、生活、艺术的边界,表达来自文学阅读、音乐欣赏、创作体验、人世洞察的内心感受,从而使他篇幅不大的随笔式散文呈现了巨大的张力。  相似文献   
3.
当代华裔美国作家在世界文坛声誉日隆。汤亭亭是代表作家之一。她的《女勇士》展示了生活在异域的华人双重身份的复杂性和面,临的困境,也透露出华裔作家创作的共性特征:其创作既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又想象和改写了中国文化,使华裔美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变异为带有社会集体想象的“他者”。  相似文献   
4.
黑色幽默:一种解构的策略——海勒和余华叙事方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语境下的海勒和余华在小说叙事方式上有某种相似的风格。若把两者置于平行研究的平台上,则会发现两者同构中的差异以及异趣中的同质性。与一般作家相比,海勒和余华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不仅表现了不能承受之"重"的人生,而且还把"黑色幽默"作为卸载存在之"重"的药方——海勒用"黑色幽默"缓解恐惧的压力;余华用"黑色幽默"稀释人生的苦难。在"黑色幽默""含泪的笑"里,"存在之重"被消解。  相似文献   
5.
拜伦的狂放和叛逆既不因经济困窘也不是政治受压,而起源于对精神自由绝对信仰的伦理道德。重新解读拜伦的诗剧《该隐》,从诗剧对《圣经》人物该隐的改写中寻觅其伦理思想产生的根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揭示拜伦诗剧的意义:它既解构了《圣经》人物该隐的伦理价值指向,又背叛同时代的伦理观念,进而建构拜伦式的伦理道德并震撼了欧洲影响了世界。  相似文献   
6.
王小波为人为文都有一种特立独行的个性。在二十世纪末的中国文坛,其充满智慧、挑战传统禁忌和妙趣横生的王小波式风格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他在创作中用戏谑的态度对待严肃和"一本正经";用悖论的手法呈现荒诞的现实;用诙谐的文风营造智性幽默的诗性世界。这是王小波评判人生和时代的特殊方式,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