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人类的宗教情怀与宗教情感毕竟是与生俱之不可泯灭的,在一个缺失本真宗教或宗教精神被边缘化的文化生态空间,神圣信仰暨终极关怀的永恒失语加之宗教情感的依稀尚存,最终演变出兰陵笑笑生对光怪陆离现世生象色空幻灭之悲凉感喟,对良知正义之拷问沉思,乃至对彼岸世界之仰望浩叹:《金瓶梅》——这部朴拙恢弘,气韵浑厚,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中国十六世纪风俗长卷,在明季欲望世界糜烂堕落的文本描绘中,同时为我们展现和抒写了作者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对这一客观现象作出切中肯綮的剖析,不仅使我们透彻洞悉了兰陵笑笑生灵魂救赎之心灵悸动,更使我们对于《金瓶梅》之深层驱动与创作冲动,审美趣味和文本风格,价值取向及美学追求,直至人生悲剧顿悟旨趣,获得了精辟入里的全新观照与阐释。  相似文献   
2.
源远流长的中国朴学考据传统与西方理性主义实证哲学衍生之科学研究方法论相嫁接,导致了近现代及当下《金瓶梅》研究领域自始至终贯穿着"做学问"的执拗和韧性,研究者们在作者、本事、版本、器物等实体的考证上下了极大的工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当然是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应有之义,其"根基"地位无以撼动。不过当其一旦成为"金学"畛域的主流形态和基本范式,则客观上于无形中忽略或挤压了《金瓶梅》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更为重要的另一维度或空间——围绕作品展开文本的、艺术的、审美的阐释与开掘——乃至最终遂成作品先在之意义建构与价值追问!鉴于这一审美勘探及价值追索的长期失语,目前《金瓶梅》研究似已走入了"该说的话行将道尽,给人难乎为继的感觉"之"瓶颈"。然而倘能以现代意识激活古代经典文本,审美及价值"现场重建",透显作品意义旨归,那么《金瓶梅》研究则有望洞天别开,展现一个崭新天地。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价值取向日益多元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判定准则,势必遭遇纷纭复杂、形态各异的个案困惑。在此情势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价值理论不失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判定准则可资依循的圭臬。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已经消逝的往昔,然而流播至今并真正堪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历史文化遗存,无一不寄寓着人类憧憬美好、向往未来的希望,折射辉映着人类自强不息、永远向前的伟大理想,因而无一例外地包含着人类依照永恒内在理想尺度设计的超越时空面向未来的诗性建构——此乃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判定准则及其内在价值探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