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4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针对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时变性、非线性、多变量、大滞后等特性,提出了采用启发式全局寻优的蚁群优化算法对整个系统进行能耗寻优.通过建立空调系统能耗数学模型,采取蚁群算法对模型能耗最小化寻优,分析了信息素变挥发系数算法的收敛性,指出了算法以概率1收敛到最优解.同时对系统进行了控制结构改造及运行测试,结果表明,新的控制方法使空调系统能根据负荷变化进行参数动态调整,实现各设备运行匹配良好及工况较佳的目的,平均节能率达22.3%,获得较好的节能效果,对现有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节能改造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聂玉强  邝小磊 《工业炉》2006,28(2):47-49
陶瓷厂烟囱排"白烟"的消除是环境保护的重点难点之一.利用直接加热法设计了一种消除"白烟"的热风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计算可靠,运行稳定,热效率高,不会形成二次污染.该炉已在数家陶瓷企业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
单片机应用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邝小磊 《电子工程师》2001,27(3):12-16,20
综述了单片机应用技术的进展和动向。给出了4,8,16,32,64位单片机的特点和功能,以及专用总线、软件和应用程序开发工具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电力缺口达3000万kW。电力在前几年达到短暂的供需平衡后.再度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2005年.电力供需矛盾更为突出,电力需求缺口更大。佛山市也不例外,今年第一季度,广东省经贸委分配给佛山市统调负荷为205万千瓦.但实际到位的电力供应只有162~168万kW.比分配指标减少了25%左右,形成该市三月份实际最大负荷缺口高达99.89万kW.占最高用电负荷26.1%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建筑节能是夏热冬暖地区空调节能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该地区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缺乏实际测试及审核手段的现状,利用防护热箱法设计建造了测试实验装置。详细介绍该装置的测试原理、测试技术,并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结果较好满足GB/T13475—92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央空调系统运转过程与对象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制定中央空调系统的计算机控制方案,首先分析了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转过程,研究了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运用分解协调方法对系统整体过程按功能分解成为空调主机、冷冻泵、冷却泵和风机等4个子过程,对各子过程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传递函数模型并规定了主要温度变量的约束范围,为控制规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力图从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上探讨能耗高的成因,研究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技术。为此,研制出一个基于动态负荷变化,主机随动跟踪调节,辅机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构成全闭环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寻求最优的控制规律,使中央空调主机、冷媒流量系统都随负荷的变化而变化,旨在满足空调区舒适性所需负荷前提下,实现系统最大限度的节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预先按最优算法整定出控制器三个PID最优参数,使各机组子系统成为最优系统,并具有倒L型的过渡曲线,从而便将每台机组看成是比例系数为1的比例环节。整个系统实际只需处理输水管的滞后问题。本文用Pede展开法处理此滞后问题。仿真结果足见文中所提方法是正确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动态测量中传感器非线性拟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坏值概率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动态测量中传感器数据的坏值剔除方法 ,用可靠的数据代替剔除的坏值 ,为后续的传感器数据处理保证了数据的合理性 ,如传感器的非线性拟合。并通过对动态测量中某霍尔位移传感器位移 -电压数据进行了坏值剔除和三次多项式非线性拟合 ,表明动态测量中传感器数据的非线性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管内流体流动机理的分析,推导出差压式流量计的流量方程,并提出一种有别于目前普遍采用的新型智能差压流量计的设计方法,同时分析了误差的形成并给出误差修正。用水流标准装置对流量计进行了实流校验,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与计算,确定了流量计的准确度等级,从而证明了所设计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