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前积”是油气勘探中常见的沉积构型,多为沉积物由物源区向卸载区逐步堆积叠加而成,其倾向指向卸载区。滨里海盆地东南缘中区块MKT组泥岩内部由一系列向西(早期隆起物源区)倾斜的“反向前积层”构成,由于其成因存在较大的争议,导致了研究区石炭系沉积演化规律缺乏统一认识,制约了后续勘探工作的开展。文章以区域背景、钻井、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沉积作用、岩性、古地理位置、形态与规模等要素分析比较,对“反向前积”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MKT组属于深水牵引流沉积而非水进退积楔,“反向前积”是其沉积物在深水牵引流作用下向陆迁移而形成的特殊沉积构型。最终,文章尝试对MKT组沉积演化进行分析总结,并将其划分为:初始形成、强烈作用、晚期衰退和后期调整4个阶段。MKT组深水牵引流沉积的发现不仅完善了宾里海盆地东南缘石炭系沉积演化规律,为后期工作扫清了障碍,丰富了盆地的沉积类型,更为全球古生界深水牵引流研究提供了宝贵实例。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背斜的几何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的托斯台背斜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地表出露丰富的断层相关褶皱现象,是北天山山前典型的断层相关褶皱及其叠合的复杂构造单元。笔者从过托斯台背斜地震剖面的构造分析入手,以地表和钻井揭示的构造现象为约束条件,配合基于断层相关褶皱几何变形的数值模拟,建立了与实际数据吻合的构造几何模型,将构造解释的多解性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通过正演平衡地质剖面制作,再现了托斯台构造几何变形的运动学过程。分析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西段存在多期次的构造逆冲推覆与叠加,侏罗纪至白垩纪期间,构造活动以向地表逆冲推覆为主,形成垂向叠加的双重构造;喜山晚期,则以隐伏逆冲为主,形成现今的托斯台断坡背斜,推覆位移量达12km。  相似文献   
3.
昌吉背斜构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井地震剖面为基础,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对昌吉背斜进行构造分析,利用平衡软件对构造进行复原,验证解释的合理性并展示构造运动学过程。过井地震剖面显示昌吉背斜由三个断层转折褶皱叠加形成前列式叠瓦状断层转折褶皱,部分位移量转换为反向逆冲断层,以复合型构造三角楔形式形成现今的昌吉背斜。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精细地震预测技术很大程度上是勘探阶段地震解释技术的延伸,受研究方法与复杂地质条件影响,在解决油田开发阶段小尺度储层描述时仍具有较大局限性。针对开发阶段小层解释与储层预测的要求与难点,建立了不同于勘探阶段地震资料解释的思路,提出了开发阶段地震波形解释工作流程,将地震资料解释从原有的大尺度波组特征分析细化至波形特征分析。具体包括3个步骤:(1)建立地震波形与岩性/储层结构的关系,统计层面顶界地震相位变化特征;(2)基于岩性组合与地震波形变化关系,分区带变相位解释开发小层;(3)开展深度域地震波形指示高精度储层定量预测。在上述研究步骤中均充分考虑地震波形特征。以哈法亚油田Hartha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震波形刻画生屑滩、约束开发小层解释、指示储层反演,研究成果符合开发阶段高精度储层预测要求。  相似文献   
5.
合兴场位于川西坳陷中段,龙泉山逆冲推覆带的北部倾伏端。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合兴场地区的断裂构造进行了解释,从地震层位标定、地层追踪、构造解释、相干体断层解释等方面介绍了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合兴场地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受分辨率限制,现有地震解释方法难以准确识别和预测一小部分潜在的小型断层。通过面复原技术,可以在三维构造建模基础上对目的层进行三维构造恢复,获得构造稳定指数、K-max和拉张系数。在这些系数图谱上,潜在断层表现为线性构造,利用线性构造异常可进行潜在断层预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