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受试对象,考察了从太湖土著激荡鱼内脏中筛选的溶藻菌R1菌(Lysinibacillus macroides)的溶藻特性,通过chl-a测定、三维荧光技术,采用高温处置、酸碱处置、透析处置手段,HPLC分离技术,考察了溶藻效果、溶藻产物、溶藻机制及溶藻活性物质。结果表明:菌株R1具有较强的溶藻特性,10d内chl-a含量从205.11mg/L降至35.61mg/L,溶藻率达82.64%;采用荧光强度表征溶藻率,10d溶藻率达89.80%,与chl-a表征的溶藻率82.64%相近;R1溶藻活性物质是细菌分泌的胞外耐高温类物质,为小分子物质(Mr500da),具有耐酸性碱性;荧光图谱EMMs结合平行因子PARAFAC模型谱分析显示溶藻过程中色氨酸增加,腐殖酸大量减少;主要溶藻产物为长波类类色氨酸类物质,主要为细胞的胞内物质;推测溶藻活性物质疏水性氨基酸(hydrophbic acid);通过HPLC分离技术,从R1粗提液中分离出1馏分溶藻活性物质,成分还需要进一步的鉴定。  相似文献   
2.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受试对象,考察了从太湖土著激荡鱼内脏中筛选的溶藻菌R1菌(Lysinibacillus macroides)的溶藻特性,通过chl-a测定、三维荧光技术,采用高温处置、酸碱处置、透析处置手段,HPLC分离技术,考察了溶藻效果、溶藻产物、溶藻机制及溶藻活性物质。结果表明:菌株R1具有较强的溶藻特性,10 d内chl-a含量从205.11 mg/L降至35.61 mg/L,溶藻率达82.64%;采用荧光强度表征溶藻率,10 d溶藻率达89.80%,与chl-a表征的溶藻率82.64%相近;R1溶藻活性物质是细菌分泌的胞外耐高温类物质,为小分子物质(Mr<500 da),具有耐酸性碱性;荧光图谱EMMs结合平行因子PARAFAC模型谱分析显示溶藻过程中色氨酸增加,腐殖酸大量减少;主要溶藻产物为长波类类色氨酸类物质,主要为细胞的胞内物质;推测溶藻活性物质疏水性氨基酸(hydrophbic acid);通过HPLC分离技术,从R1粗提液中分离出1馏分溶藻活性物质,成分还需要进一步的鉴定。  相似文献   
3.
陈泽慧  李博  李博 《电子测量技术》2021,44(23):146-150
为改善扭矩间接测量过程中因物理量间的线性关系导致单个物理量变化对最终结果影响过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K-means聚类与LSSVM融合的非线性多模型软测量方法。该方法首先选择多个易测变量作为辅助参数,利用主客观综合加权理论对数据预处理。其次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将物理特性相似的数据构成集群,最后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对数据集群建立多模型并进行测量。基于实际采集数据对所提出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相同实验条件下本文所提出的模型较传统LSSVM软测量模型和K-means-LSSVM模型的测量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0.484和0.263,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下降了1.003和0.292,有效提升了测量的精度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