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煤层气羽状水平井井身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优质、快速、低成本地完成羽状水平井钻井作业,最大限度地提高羽状水平井单井产量,需要进行钻前井位优选及井身结构优化设计研究。结合沁水盆地南部地区地质特征,分析了影响羽状水平井单井产量的地质因素,指出了断层、陷落柱等破碎地层对煤层气开发和钻井工程的影响;同时,对羽状水平井的主要井身结构参数进行了数模优化,得到了2主支6分支井型的最优井身结构:主支夹角12~18°,主分支夹角39~50°,分支间距150m,水平段进尺4500~5000m。研究结果已在沁南煤层气开发中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震属性预测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第四系生物气勘探是世界天然气勘探领域的难点。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地层弱成岩、砂泥岩薄互层及地层普遍含生物气的特殊地质特征,加上地震资料受多种异常的影响,如何开展三湖地区生物气藏的地震含气检测,一直是该地区天然气勘探的一个难点。在分析三湖地区特殊地质及地震异常特征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利用能量加权瞬时频率属性可以预测三湖地区的生物气藏,并经过钻探得到了证实,为该地区生物气藏的预测提供了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构造演化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控制了油气聚集和分布格局.从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入手,深入分析了盆地断裂系统发育特征,指出构造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1)深大断裂控制了含油气系统的分布;(2)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构造活动控制了构造圈闭带的形成和演化;(3)断裂系统还控制着输导系统的分布,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断层控制了油气运移;(4)喜马拉雅晚期断层活动具有破坏性;(5)构造带控制了油气聚集带的分布;(6)在柴达木盆地,油气主要富集在喜马拉雅运动中期以前形成的古隆起构造带上.因此,柴达木盆地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到构造活动的显著控制.  相似文献   
4.
在深入研究川西地区上三叠统烃源岩埋藏史的基础上,应用实测烃源岩地球化学参数与盆地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川西地区上三叠统烃源岩的热演化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地区上三叠统烃源岩演化程度较高,处于成熟~过熟阶段,实测Ro为0.84%~2.14%,通过拟合公式计算出烃源岩生油门限深度约为2119m。7口单井的模拟研究表明,川西地区南部平均古地温梯度较高,为36.5℃/km,北部偏低,为34℃/km,但受构造运动影响,南部烃源岩沉积厚度较薄,埋深浅,因此其成熟时期要晚于北部。  相似文献   
5.
柴西南区岩性油藏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柴西南区岩性油藏勘探潜力较大,但是对岩性油藏形成过程的研究十分薄弱。在分析柴西南区主力烃源岩生、排烃史的基础上,根据储层显微荧光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特征,结合对岩性圈闭形成期次分析,深入分析了岩性油气藏形成过程。研究表明,柴西南区有两次主要的油气充注期:中新世中期和上新世末期;其岩性圈闭形成具有相对早期性和多期性,其主要形成期在渐新世末期和上新世末期。柴西南区岩性油气藏形成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成藏期及保存-破坏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