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轻工业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上表面抛光的圆柱体替代漫反射附件中的样品杯,构建基于反射-吸收原理的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测定装置,用于测定食用油FTIR光谱。通过油脂中过氧化物与三苯基膦反应定量生成三苯基氧磷,以硝基苯为内标物,测定油脂样品与三苯基膦和硝基苯的异辛烷溶液的红外吸收光谱。利用由三苯基氧磷产生的位于542 cm-1处的和由硝基苯产生的位于1 531cm-1处的吸收峰的峰高比(r),建立了食用油过氧化值(POV)与FTIR光谱数据间的定量关系,并测定了9种、共30个食用油样品的POV。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数据与POV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POV=14.84×r/m-2.76,相关系数为0.998 9。建立的红外光谱法(POVIR)与国标法(POVGB)测定结果间存在良好相关性,相关关系为POVIR=0.944 5×POVGB-1.00,相关系数(r)为0.998 6,说明所建立的油脂红外光谱法分析模型可以代替国家标准方法,快速、准确测定不同油脂的过氧化值。  相似文献   
2.
为加速粳糯米的后熟,探索微波加速陈化处理对粳糯米的影响。以新鲜收获和自然陈化1 a的粳糯米作为对照,采用不同的微波功率(280、420、560、700 W)和时间(30、60、90、120 s)对粳糯米进行加速陈化处理,测定其理化指标、蒸煮品质、糯米饭的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并对储存特性指标和蒸煮特性,以及粳糯米新陈度与米饭的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糯米饭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微波加速陈化处理的粳糯米与陈米一样,较新米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新陈度值降低,但微波处理后的粳糯米脂肪酸值降低;微波加速陈化粳糯米的新陈度值与其吸水率和膨胀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米汤pH值和米汤固形物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糯米饭的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陈化处理后糯米饭相比于新米,硬度、咀嚼性变大,感官评价的总分值降低;微波功率为560 W处理120 s和700 W处理90 s的粳糯米与陈米制作的糯米饭综合评分接近。适宜条件的微波处理能够加速粳糯米的蒸煮品质产生类似自然陈化的变化,但其脂肪酸值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麻球的食用品质,对麻球外观及内部结构的影响因素及评价进行了探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探讨大米粉添加量、糖添加量、油炸条件对麻球外观及内部结构的影响,以感官评价和物性指标对麻球外观和内部结构进行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麻球外观及内部结构的综合评价模型。[结果]研究表明,随糖添加量增加,新鲜/速冻麻球的比容和膨胀率降低,硬度减小,破碎力先减小后增大,外观得分、口感得分增加,感官总分在添加25%糖时最高,为90 / 87;大米粉添加可以减小新鲜/速冻麻球的比容和膨胀率,口感得分、内部空心得分、硬度增加,破碎力先减小后增大,在添加30%大米粉时感官总分最高,为89 / 87;随油炸条件的改变,新鲜/速冻麻球的比容、膨胀率、硬度随油炸时间的增加增大,破碎力随时间增加先减小后增大,色泽得分、口感得分先增加后降低,新鲜麻球的感官总分在油炸180℃-11 min时达到最大值为89分,速冻麻球在油炸170℃-14 min时达到最大值为87分。[结论]糖可改善麻球的外观;适量的大米粉可以增加麻球的脆性,改善口感,降低比容和膨胀率,使麻球内部趋于实心;新鲜麻球适合高温短时,速冻麻球适合低温长时油炸。综合分析可得,添加25%糖、30%大米粉、新鲜麻球在油炸180℃-11 min,速冻麻球在油炸170℃-14 min时外观和内部结构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监测粮仓中储藏小麦在分区后选取不同扦样点数时的质量指标状况,开展平房仓储粮分区分层扦样试验,确定扦样点数的选择及其布点方案,探索所扦取样品的代表性且能客观有效反映分区内储粮质量的可行性。方法:以平房仓中储藏小麦为研究对象,选取两个仓房中的3处区域作为平行实验单元,按标准进行分层分区后,依次选取3~9个扦样点数分别扦样,并对其容重和水分进行测定,采用SPS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依据不同扦样点数之间的质量指标差异,探讨储粮扦样时的扦样点数设置。 结果 小麦质量指标变化波动状况与扦样点数之间无明显联系;当选取的扦样点数不少于5个时,检测结果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当选取扦样点数为5个时,能较好反映该分区内的小麦容重状况;选取扦样点数为5~8个时,能较好反映该分区内的小麦水分状况。结论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证明了每个分区选取 5 个扦样点(中心1个、四角各1个),这样既可减少了样本量,又能扦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能合理有效反映该区域内小麦的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块茎在商超货架售卖过程中,其表皮及皮下部分组织会出现发青、变绿的现象,称为马铃薯的绿变,对市场销售及消费过程造成了阻碍。为明确不同绿变程度马铃薯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并对马铃薯的绿变程度进行划分,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马铃薯绿变发生的光照强度及环境温度;其次,检测不同绿变程度马铃薯的品质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在3种温度下受到光刺激时均发生绿变,且叶绿素含量随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光强2400 lux、25℃、85%RH的条件下模拟货架光照,光照组和避光组马铃薯中干物质、还原糖、Vc含量随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货架初期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随后也呈下降趋势;叶绿素及龙葵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光照是诱导马铃薯绿变的主要原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光照对马铃薯的外观及毒素含量有显著影响,而对其营养品质无显著影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未光照的马铃薯划分为一类,可以放心食用;光照1~9 d的马铃薯发生轻微绿变,可以削皮食用;光照10~15 d的马铃薯严重绿变,不建议食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