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17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介绍了国内大型箱涵顶入施工中较为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理论,并对大型箱涵顶入施工中的主要技术环节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某宽断面公路与公路交叉工程,为在施工期间不中断既有干线公路的正常通行,采用管棚支护下的大断面箱涵暗顶法进行无损下穿,规模大、技术难度高.介绍了管棚、箱涵及其配套设施的设计与制作情况;重点分析说明了"吃土顶进、泥浆润滑"的暗顶施工工艺;论述了对箱涵姿态等进行全过程独立监测的必要性及监测内容;实时指出了该工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再考察比较其他类似工程,着重在公路下穿工程建设的宏观管理方面,特别是方案的制定、技术经济比较、决策选择等方面,总结了经验教训,认为总体上采用下穿方案是适宜的,但更应该因地制宜采取合适的下穿方式,并要未雨绸缪制定周密的施工工艺,才能又好又快地实现建设意图.对于最复杂的暗顶下穿方式,得力的参建队伍、可靠的支护、有效的润滑这三个最基本的要素缺一不可,否则只能事与愿违.这些有益的结论和体会,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高速公路尤其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高路堤边坡的稳定性问题一直是高等级公路修建过程中一个普遍的问题。本文依托具体工程,首先分析了高填方路堤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介绍了预应力锚索和抗滑桩加固路堤边坡的特点,继而设计了预应力锚索和抗滑桩联合加固路堤边坡的方案,提出了指导性的施工工艺,最后结合加固的实际效果展望了预应力锚索和抗滑桩联合加固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桩-网复合地基应力比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简述了桩 网复合地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在“网 桩 土”体系的共同作用下 ,基于网单元的受力平衡条件 ,推导出了路堤荷载下桩土应力比计算式 ;结合算例 ,对桩土应力比与桩间距 (置换率 )、上覆路堤荷载水平、工后沉降量、桩间天然土的承载力、网的刚度等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研究表明 ,本文桩土应力比计算式具有良好功能和合理性 ,可用于桩 网复合地基的设计与计算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与建设监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和主旋律 ,土木工程这门古老学科在知识经济时代同样面临创新的问题。针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土木工程的创新点 ,论述了为土木工程服务的建设监理行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分析了建设监理进行技术创新、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6.
桩—网复合地基工后沉降量的三点推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适合在天然软土地基上快速建造路堤类构筑物的需要,可采用桩-网复合地基这种新型地基处理方式,但目前国内外均没有适合的计算其工后沉降量的方法。路基沉降观测曲线包含了“网-桩-土”体系共同作用的丰富而全面的信息,以此为基础,考虑桩-网复合地基的具体情况,推导了三点法计算工后沉降量的公式。分析表明,该公式计算过程简单,计算精度满足工程要求,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推动人类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再向后工业社会即知识经济时代前进 ;知识经济己显露端倪 ,它的到来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知识经济需要发展通常意义上的高新技术 ,但同时也对土木工程这门古老学科提出了诸多新的挑战 ;技术创新是土木工程在知识经济时代迎接挑战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8.
1路面水泥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水泥混凝土路面系指以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板和基、垫层所组成的路面.道路水泥混凝土与其它土建工程所用的水泥混凝土相比,具有以下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9.
饶为国  戴邦晓 《工业建筑》1997,27(1):15-18,45
目前,一些地区,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针对当前较普遍存在的空气净化、电磁屏蔽、噪声控制等问题,提出若干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污染对土压实性及抗剪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实际重金属冶炼企业的尾矿库、废料堆填区采取重金属尾矿样品,与代表性净土进行掺和,配制了不同压实度、不同龄期、不同掺和比的重金属污染土样;在各自的最优含水量下,进行击实和直接剪切等物理力学试验,研究重金属污染对土的压实特性与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1)重金属污染对土体击实特性的影响,金属Mn的影响不大,Pb、Zn、Cd、Cr影响较大,后者表现为随掺和比增大,最优含水量减小,土的最大干密度增大;2)随着重金属污染土体压实度的增大,土的黏聚力C逐渐增大的,内摩擦角φ值逐渐降低,污染土的强度指标明显低于重塑净土的抗剪强度指标;3)重金属污染的作用效应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随着重金属污染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土的黏聚力c值下降,内摩擦角φ值上升;4)随着污染浓度的增加,土的黏聚力c值增大,则φ值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