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48篇
矿业工程   10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篇
冶金工业   36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稀土Y对纳米粉90W-Ni-Fe合金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EM和金相仪器对添加不同Y量的纳米粉90W-7Ni-3Fe合金试样断口进行形貌观察和W晶粒测试:并对烧结态试样的相对密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等性能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当Y量在0.2%~0.6%(质量百分数,下同)时,试样相对密度为99.2%~99.6%,抗拉强度为1000MPa-1100MPa,延伸率为16%-19.5%:添加0.4%Y后,W晶粒从原来的20μm~25μm减小到12μm,W晶粒形状由不加稀土时的球形变为近球形或多边形。添加0.4%Y后,在界面上形成了W13.07Ni2.96Fe1.52Y23.65Ox(摩尔数比)的中间相,其阻止了W原子在粘结相中的扩散,阻止了W晶粒长大,细化了W晶粒,提高了合金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经高能球磨的超细93W-4.9Ni-2.1Fe预合金粉末,并添加少量的Re,经压制,烧结制取试样。研究Re对93W-4.9Ni-2.1Fe合金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用机械式拉力试验机测量试样拉伸强度,用扫描电镜观察试样拉伸断1:3的形貌,用金相显微镜对试样显微组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当添加0%-0.8%Re(质量分数,下同)时,随着Re添加量的增加,合金的相对密度稳定在99.43%~99.49%,烧结样品延伸率从不加Re时的26.47%降至0.8%Re时的14.71%,合金的抗拉强度由不加Re时的1025MPa增加到0.8%Re时的1142MPa,合金拉伸断口收缩率由不加Re时的20.45%降至0.8%Re时的10.91%;随着Re含量的增加,合金中W晶粒的穿晶解理断裂的比例增加,而粘结相延性断裂的比例减少;随着Re含量的增加,合金中W晶粒尺寸明显减小,由不加Re时的40μm-45μm减小到添加0.8%Re时的20μm-25μm。  相似文献   
3.
稀土元素钇对纳米级W-Ni-Fe复合粉末制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的(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为原料,采用700℃,保温90min的条件进行还原;研究了不同稀土Y含量对还原制备纳粹级W-Ni-Fe复合粉末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及高倍SEM分别对所制备的复合粉末进行了物相分析、晶粒尺寸测试和形貌观察;并对的制得复合粉末的Fsss粒度、比表面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加稀土Y时还原粉末由W和7-(Ni,Fe)两相组成,添加一定量稀土Y的还原粉末有W,7-(Ni,Fe)和Y(Ni0.75W0.25)O3三相组成;当Y的质量分数在0%-0.8%范围内(占90W-Ni-3Fe复合粉末的质量分数),随着Y含量的增高,粉末dBET粒度由96.6nm降到45.2nm,粉末Fsss粒度由0.64μm降到0.28μm,粉末晶粒尺寸由26.1nm降到19.8nm;未添加稀土Y时粉末颗粒为球形,添加一定量的稀土Y,粉末颗粒变为近球形或多面体;添加一定量的稀土Y不仅可以有效地掏晶粒的长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粉末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水热反应法,通过添加适量的硫化钠结晶体诱导制备了微/纳米氧化钨晶须。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氧化钨样品的形貌特征,并对氧化钨晶须进行能谱测试,用X射线衍射仪对氧化钨样品进行物相分析和晶面测定,用透射电镜观察微/纳米氧化钨晶须/线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未添加硫酸钠时,在180℃水热反应12~36h只能得到氧化钨颗粒粉末,而添加适量硫化钠后,可制备出直径为0.2~0.3μm、长径比为5~50的氧化钨晶须和直径为10~30nm、长径比为50~200的氧化钨纳米线;氧化钨纳米线晶体结构良好,物相为六方晶系WO3;微/纳米氧化钨晶须/线主要沿〈200〉,〈002〉,〈202〉和〈100〉方向定向生长。  相似文献   
5.
高能球磨制备纳米WC-8Co复合粉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WC-8Co复合粉末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逐步优化方式,研究液固比、球料比、球磨转速、球磨时间对粉末的特性的影响。采用SEM扫描电镜观察粉末形貌,用EDX能谱分析了粉末中Co元素的分布,检测了粉末中Co的化学成分,确定了液固比参数,通过检测粉末的比表面和BET粒度的变化优化球料比、球磨转速及球磨时间等工艺参数,采用最优化工艺得到了粉末比表面为6.82m2/g、BET粒度为59.4nm,Co相分布均匀的纳米WC-8Co复合粉末。  相似文献   
6.
通过适当的溶液配制,并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对复合氧化物粉末进行煅烧、超声分散得到纳米级(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使用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不同煅烧温度处理的复合氧化物粉末进行了物相分析和形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制得的复合氧化物粉末各种组元是在原子水平上的均匀混合,且非晶化程度高;400℃煅烧处理后粉末颗粒中各组元还是处于非晶化状态;600℃煅烧处理后,粉末颗粒物相的主要存在形式为WO3(单斜系)、WO3(六方系)和NiWO4;复合粉末BET粒度为80.1nm,复合粉末Fsss粒度为0.42μm;粉末颗粒为球形或近球形,粉末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激光粉末沉积(LPD)制备AlSi10Mg合金的致密度,利用田口方法进行了激光粉末沉积AlSi10Mg合金实验设计,研究了激光能量密度对AlSi10Mg合金致密度的影响,获得了LPD制备高致密度AlSi10Mg合金的能量密度阈值范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氧化对激光粉末沉积AlSi10Mg合金致密化的影响,并揭示了LPD制备AlSi10Mg合金的致密化机制。结果表明:激光能量密度在120~140 J/mm3之间时,可以获得高致密的AlSi10Mg合金,致密度在98%以上;氧化膜的存在将降低AlSi10Mg熔液在已沉积层表面的润湿性,熔池内AlSi10Mg熔液不能完全铺展开,导致形成孔洞等缺陷;高激光能量密度可破碎已沉积在AlSi10Mg层表面的氧化膜,使AlSi10Mg熔液能够在已沉积层表面完全铺展。  相似文献   
8.
碲锌镉(CZT)晶体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前途的室温半导体探测器材料之一,因为其原子序数大、电阻率高、禁带宽度大,相较于传统材料探测器件具有能量分辨率高、体积小、便携等优点。目前,气相法、熔体法、溶液法等技术都被用来生长碲锌镉晶体。其中熔体法因生长系统简单可靠、速度快、晶体体积大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但CZT低导热率、大蒸气压差异、低层错能等物理特性导致熔体法不可避免地会在晶体生长中引入空位、沉淀/夹杂相和位错等缺陷,严重影响其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响应速度等性能。本文对比了几种主流CZT晶体生长方法的优劣,总结了常见缺陷及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CZT单晶生长及缺陷调控等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利用机械合金化(MA)制备了Ni-20.7W和Ni-17.9W-27B(at%)非晶-纳米晶粉末,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仪分析了不同球磨时间粉末的微观形貌和结构参数,探讨了B的添加对非晶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A过程中,Ni-20.7W样品没有明显发生非晶化,而Ni-17.9W-27B样品在40 h时发生了非晶化,说明B提高了Ni-W合金体系的非晶化形成能力;非晶化过程为W/B首先固溶于Ni中生成Ni(W,B)过饱和固溶体,然后转变为非晶;Ni-20.7W样品球磨30 h后Ni的晶粒尺寸为32.9 nm,晶格畸变为0.48%,而Ni-17.9W-27B样品球磨10 h后的晶粒尺寸为9 nm,晶格畸变为0.62%。  相似文献   
10.
金属-Al2O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2O3陶瓷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抗腐蚀的高温结构陶瓷材料.但由于其烧结活性低,难以烧结致密,脆性大,在应用上受到限制.在Al2O3陶瓷中引入延性金属第二相和采用纳米材料可大大提高其烧结活性,不仅能使金属增韧,而且也能使陶瓷具有一定的导电、导热性,从而扩大了它在微电子行业中的应用.在此,作者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年来对纳米金属-Al2O3陶瓷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