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90年代,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章对1990-2000年间中国21个含油气盆地储产量进行了详细统计,分析我国天然气储产量变化趋势。10年间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主要分布在中部区和西部区,分别占全国同期新增储量的43.58%和36.29%;其次为海域区和东部区,分别占13.08%和7.04%。截止2000年底,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主要分布在中部区和西部区,分别占38%和36%,其次为海域区和东部区,分别占17%和9%。就单个盆地而言,天然气储量在90年代增长最多的前10位盆地依次为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莺歌海,柴达木,渤海湾,东海陆架,松辽,准噶尔和吐哈盆地。天然气无论在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还是在剩余可采储量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但由于受到下游市场和天然气管道等因素的影响,天然气的产量增长相对缓慢,严重地制约了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中国目前油气工业的发展现状可概括为:石油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天然气管网和下游市场有待全力发展。90年代中国发现的天然气具有如下特点:(1)大型盆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构成90年代我国新增油气地质储量的主体;(2)地层岩性型圈闭类型明显增加;(3)海域和前陆盆地获油气重大突破的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中型气田天然气的运聚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重点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的运聚具有多种途径和方式,归纳起来具有如下特点:区域构造运动是造成天然气运移的决定性控制因素;流体势决定天然气运移的方向和聚集的场所。在断陷盆地中,天然气以垂向和阶梯状运移为主;在克拉通、前陆斜坡和大型坳陷盆地中,天然气以侧向运移为主,垂向运移也起重要作用。断裂和不整合面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异常压力是高压盆地天然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地热对热盆天然气的运移具有一定的影响;盆地的上倾方向和古隆起是天然气运移的指向区。  相似文献   
3.
横跨非洲大陆中部巨型中非断裂带东端的穆格莱德盆地的演化与周邻的大地构造背景密切相关。在早白垩世的演化与大西洋的分阶段张裂密切相关,晚白垩世的演化与印度块体的快速北移有关,新生代的演化主要和红海的扩张有关。盆地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三大阶段:在早白垩世盆地发育的鼎盛时期,受中非走滑断裂的影响,盆地沉降速率巨大,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往往不一致;在晚白垩世,盆地为断陷和坳陷型沉积,沉积中心向远离中非断裂带的东南方向迁移。盆地总体的演化具有从走滑型向拉张伸展型转化的特点。在盆地演化的早期,烃源岩和储集岩在靠近中非走滑断裂带附近较发育;在晚期的构造挤压作用下,一方面对已形成的油气藏进行破坏,同时,可造成油气重新分布,形成一些新生的油气藏。在该部位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往往不一致,这给油气的勘探带来新的困难,因此对这些地区的勘探要十分慎重。在远离中非断裂带的盆地东南部,是晚期沉积和沉降的中心,主力烃源岩演化比较适中,油气成藏期较晚,是寻找具有工业价值油气田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4.
扭张盆地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扭张盆地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检索,归纳该类盆地的成盆模式、构造特点和沉积特点。认为扭张盆地的发育主要具有张性盆地的结构特点,介在沉积特点方面又与扭压盆地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其研究既具有区域地质研究的理论意义,也具有油气勘探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富集规律的比较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2  
鄂尔多斯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铀。在纵向上,石油、煤和铀矿主要分布在侏罗系,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二叠和奥陶系,天然气位于石油和铀矿的下方,并紧邻石炭-二叠系煤系的上下层位。在平面上,石油位于盆地中南部,铀矿位于盆地边部(北部和西缘),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在全盆地均有分布,可采的煤炭位于盆地边部。在加里东晚期至海西期的古风化壳上形成的古岩溶和广泛分布的大型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分别控制了下古生界和上古生界天然气的分布,构造转折期和古气候控制了聚煤期,氧化-还原环境控制了铀矿的聚集。盆地多能源成矿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具有商业价值的能源矿产聚集成藏的顺序依次为:煤→铀→气→油。伊陕斜坡是进行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理想地区;天环坳陷、西缘逆冲带可开展油-气-煤-铀矿的联合勘探;伊盟隆起、渭北挠褶带和晋西挠褶带可进行煤炭、煤层气和铀矿的协同勘探。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煤层气定量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山西省煤层气资源作了概括性总结。介绍了弗晰模型识别方法的原理和计算过程;并将该方法首次用于山西省煤层甲烷的定量预测。指出富甲烷含量、中等甲烷含量和贫甲烷含量的平面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协办,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承办的“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石油地质与勘探研讨会”于2 0 0 4年6月17~2 0日在北京会议中心顺利召开。召开首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的目的是为中国石油界高层管理者、勘探家和科技人员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以推动中国石油工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油气科技人员的快速成长。会议的主题包括:油气勘探重大发现与中国油气资源的未来展望;东部老油区新层系、新…  相似文献   
8.
9.
以松辽盆地东南缘十屋断陷为例,详细研究了储集层内分布的裂隙类型、密度、张开度,并对影响裂隙发育的因素及裂隙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微裂隙的主要类型和分布部位与宏观大裂隙是一致的。储集层裂隙发育带主要分布在构造曲率高值区,同时也与埋藏深度、岩性、地层厚度及储集层孔隙度和与最近断层的距离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区域水平挤压应力场是造成储集层裂隙形成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0.
山西煤盆地热演化与生气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山西煤田实际资料,建立了推算山西煤盆地最高古地温的数学模式,探讨了区内热演化史,提出了山西煤盆地于成煤期后,曾有两次大的热演化过程,一为印支期,主要是快速沉降堆积增温阶段;一为燕山期,主要表现为岩浆区域热叠加增温现象,煤层气相应出现两个生成高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