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4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精确划分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七个泉组地震层序和明确层序内部结构特征,采用地震小层追踪、对比技术对该区的地震剖面进行处理和精细解释,并结合地震小层的Wheeler域转换图以及岩心、钻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七个泉组从下向上划分为5个沉积层序,明确了各层序界面和最大湖泛面的识别标志,指出缺乏明显地形坡折的七个泉组沉积层序由湖侵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组成,其中湖侵体系域以退积型序列为主要特征,而湖退体系域以进积型序列为主要特征,建立了研究区的层序地层充填模式。综合地震小层上倾尖灭点识别、连井砂体对比以及构造等分析成果,指出研究区岩性圈闭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台东、涩东、驼西鼻隆区和驼南、涩南、盐西斜坡带。  相似文献   
2.
排2井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高凸起带.排2井新近系沙湾组"滩坝砂"是在第三纪类前陆盆地演化阶段的挤压背景下,随着车排子凸起的不断右旋、隆升,在盆地斜坡上形成"湖进扇摆"作用,由湖浪改造扇三角洲并在其前端或侧翼再沉积而成."滩坝砂"具有岩性细、较疏松、厚度薄、累积概率曲线呈两段式、C-M图表现为以PQRS段为主、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中等、自然电位曲线呈指形、电阻率曲线呈半漏斗状的沉积特征及电性特征.充注轻质油后的"滩坝砂"油藏具有"强振幅、中低频率、高吸收系数"的地球物理属性特征和"周围边界清晰、上凸下平"的振幅能量分布特征.研究认为,"滩坝砂"是一种规律分布的储集群体,储集物性好,易形成岩性油气藏,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图10参13  相似文献   
3.
基于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薄片鉴定以及酸敏实验等测试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东部长82油层组储层酸敏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储层黏土质和钙质胶结严重,非均质性强,主要的酸敏矿物为绿泥石和方解石/铁方解石,储层酸敏性主要以改善型—弱酸敏型为主;酸敏实验中,部分原始大孔隙样品出现减孔现象,主要是部分绿泥石包膜及针叶状晶体溶蚀、崩落所致,实验中Fe(OH)3沉淀及凝胶体在短时间内对储层酸敏性影响有限,方解石/铁方解石的溶解能有效补偿Fe(OH)3沉淀及凝胶体对储层的影响;在碳酸盐胶结物富集区,CaF2沉淀是储层物性变差的直接因素,总体呈现出盐酸对储层的改善程度要好于土酸;酸敏矿物较发育于水下分支河道微相,并呈现出近物源区绿泥石胶结物含量较高、远物源区方解石/铁方解石胶结物含量较高的分布特征;酸敏矿物的含量、类型、分布受沉积物源、沉积微相以及成岩作用等控制,特别是有机质热解-脱羧作用在成岩过程中与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相伴生,对酸敏矿物的形成、类型及赋存状态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滨里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滨里海盆地是中亚地区油气资源最丰富的盆地之一,以其广泛分布的一套下二叠统上部孔谷阶巨厚盐岩层而闻名。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早期裂谷阶段、中期被动大陆边缘阶段和后期裂谷收敛阶段。盆地油气勘探始于19世纪末,整个100多年的勘探历程可以分为早期盐上和晚期盐下两个勘探阶段。盐上层系油气田具有数量多、分布广、但规模小的特点,油气藏数量占整个盆地的80%以上;而盐下层系由于生物礁建造和碳酸盐台地礁发育良好,多分布大型甚至巨型油气田,目前盆内已发现的9个可采储量大于5×108bbl的油气田均发育于盐下层系。盆地最重要的烃源岩为中泥盆统—中石炭统的欠补偿大陆斜坡沉积的相对薄层富含有机质的石灰岩、硅质岩和泥岩;石炭系生物礁灰岩以及生物碎屑灰岩是最主要的储层;最主要盖层为全盆范围分布的下二叠统孔谷阶盐岩;盆内发育大量地层—构造圈闭,主要沿滨里海盆地边缘分布。从寻找大油气田的角度出发,未来重点勘探方向应以盐下为主,兼顾盐上,重点区域为阿斯特拉罕—阿克纠宾斯克隆起带地区。  相似文献   
5.
扶余油田中区泉四段储层有效厚度下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余油田中区泉四段主要为三角洲相沉积,储层岩性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通过研究区取心井四性关系研究,采用岩心分析、录井及试油资料刻度测井的方法,建立了研究区的泥质体积分数、孔隙度、渗透率和原始含油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通过取心井岩心分析数据与模型解释数据对比,验证了解释模型的正确性,为进行测井资料二次数字处理,实现储层参数...  相似文献   
6.
扶余油田扶余油层储集层单砂体划分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田注水开发中后期,储集层单砂体的三维空间展布及相互间连通关系成为研究重点.应用岩心、录井及密井网测井资料,综合层序地层分析及储集层层次分析,把扶余油田扶余油层划分为4个砂层组、13个小层,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2种亚相以及9种沉积微相、7种单一成因砂体.在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顶面拉平的小层对比技术和测井曲线特征变化,提出了复合河道的4种叠加模式,在垂向上和平面上进一步对单体河道边界进行了识别.分析表明,单体河道砂体平均宽度150~500 m,平均厚度3~7 m,平均宽厚比为40~120.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砂体相互切割、叠加形成了宽度和厚度较大的复合河道,构成了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及剩余油挖潜的最有利部位.图6表2参25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展布与层序地层格架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级别的划分,受西北缘主断裂构造活动的影响,主断裂下盘侏罗系地层较厚,而在断裂带上盘较薄,部分地区缺失.根据研究区内的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划分出2个构造层序(JTS1,JTS2)、7个层序(I-VII)和10个体系域.煤的发育在层序划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层序地层的控制因素包括构造运动、物源供应、湖平面升降、气候条件,其中构造运动和湖平面升降是控制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3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发育砾岩、砂岩和泥岩为主的含煤或不含煤层,可以划分出2个超层序、7个层序和15个体系域。第一超层序由Ⅰ、Ⅱ、Ⅲ、Ⅳ层序组成,相当于八道湾组、三工河道及西山窑组;第二超层序由ⅤⅥ、Ⅶ层序组成,相当于头屯河组、齐古组及喀拉扎组。各层序在不同的地区发育程度不同,具有不均衡性、不完整性及横向变化的分区性。对比分析显示,准噶尔盆地三级层序持续的时间周期约为7-13Ma,Ⅰ层序、Ⅳ层序、Ⅵ层序的底界在分别与全球层序的UAB、LZA1、LZA3的底界面一致。  相似文献   
9.
以松辽盆地扶余油田J19区块泉头组四段为例,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岩心、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对三角洲前缘复合水下分流河道内部的单砂体进行定量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单砂体叠置类型主要包括分离式、叠加式、切叠式、替代式4种垂向叠置样式和间湾接触、堤岸接触、对接式、侧切式、替代式5种平面接触样式,并总结了相应的识别标志。研究区单砂体宽度介于200~800m,单砂体厚度介于4~8m。分离式的叠置砂体顶部剩余油富集;叠加式、切叠式、替代式(垂向)叠置类型的砂体厚度不同、注水方向不同,对剩余油分布范围有较大影响。间湾接触、堤岸接触、对接式的砂体横向不连通,在两个单砂体之间易形成侧翼剩余油富集;侧切式和替代式的砂体,横向连通性好,剩余油不易富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发现了大量低阻油层,但由于其成因机理及识别方法在理论和技术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其常被错判或遗漏。为此,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X衍射和高压压汞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结合测井资料及试油、试采等数据,对姬塬地区延长组长4+5低阻油层的成因及识别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构造幅度低、油水关系复杂、不动水饱和度和地层水矿化度高是长4+5低阻油层的主要成因,其中,不动水饱和度高主要受颗粒粒度细、泥质含量高及孔隙结构复杂等因素控制。实例分析表明,定性识别低阻油层的邻近储层对比法、以泥质含量-孔渗比-不动水饱和度三维模型为基础定量识别低阻油层的可动水分析法及快速直观识别低阻油层的交会图版法为长4+5低阻油层识别的3种有效方法,使研究区低阻油层的解释结论与试油结果的符合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