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太阳能电池板输出功率智能控制装置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给出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板最大输出功率控制装置设计方法,其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板、检测电路、DC-DC变换器、控制器、直流负载等部分组成。该装置通过实时采样太阳能电池板输出功率,计算并调整DC-DC变换器占空比,改变负载吸收功率,使太阳能电池板始终输出最大功率,实现太阳能的有效利用。该系统具有性价比高、设计维护方便、工作稳定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模糊PID控制在光伏发电MPPT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随外部环境和负载的变化而变化,为有效利用太阳能,需要对其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模糊控制属于有差控制,在最大功率点附近仍有振荡存在,为进一步提高光伏发电MPPT控制品质,提出一种基于占空比扰动的模糊PID双模控制策略.其基本方法是直接将占空比作为控制变量,在模糊控制基础上加入了传统的PID控制,在大偏差范围内采用模糊控制进行快速响应调整,在小偏差范围内的精度调整采用常规PID控制,实现了MPPT精确性和快速性的兼备.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避免在最大功率点的振荡,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基于Zeta/Sepic双向变换器的光伏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照明系统,提出一种充电控制算法,其既能实现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又能满足蓄电池电压限制条件和浮充特性;设计一种基于HV9930控制芯片的LED恒流驱动电路。构建实验系统,测试表明,控制器可以根据蓄电池状态准确地在MPPT、恒压、浮充算法之间切换,MPPT充电效率较恒压充电显著提升,LED驱动电路恒流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照明控制装置充放电路分开设置存在结构复杂、可靠性差、效率低等问题,研究了基于Zeta/Sepic双向变换器的光伏LED照明系统;提出了一种充电算法,其既能实现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又能满足蓄电池电压限制条件;设计了一种基于HV9930控制芯片的LED恒流驱动电路。实验结果表明:控制器可以根据蓄电池状态准确地在MPPT、恒压和浮充算法之间切换,MPPT充电效率较恒压充电提升显著,LED驱动电路恒流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为集数码显示器和TFT-LCD的优点于一身,进一步丰富嵌入式系统教学案例,本文设计了基于FSMC总线的嵌入式系统多显示终端实验装置。硬件设计使用FSMC总线的Bank1. Sector4连接LCD,FSMC接口与LCD数据、控制信号直接相连,由FSMC控制器产生LCD的8080控制时序。数码显示器通过锁存器与LCD复用数据线,FSMC总线的Bank1. Sector3片选信号反相后作为数码显示器的选通信号。软件设计借助STM32CubeMX完成FSMC初始化,实现数码显示器和LCD底层驱动,移植LCD基础显示和高层应用程序。运行测试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显示效果清晰流畅,软硬件设计大为简化,为嵌入式系统多显示终端并行扩展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6.
黄克亚 《硅谷》2010,(17):82-82
用可编程控制器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对交通灯系统的控制。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三种简单可行的解决方法,并由此总结得出可编程控制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7.
尤凤翔  黄克亚 《材料导报》2012,26(6):126-129,133
工程结构中的复合材料的几何参数往往具有随机性质,如何研究随机参数非线性系统的随机响应及统计特性,对结构的可靠性设计和优化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应用摄动法、随机中心差分法和线化和校正法,建立了复合材料非线性系统的振动方程和计算模型,采用样条有限元法研究了复合材料层合板具有随机参数的非线性系统在确定性荷载下的随机响应,数值算例说明了本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组合典型MPPT算法以优化系统性能是光伏发电新的研究范式。针对传统单一MPPT算法无法兼顾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问题,尝试将模糊控制技术和扰动观察法进行组合用于光伏发电MPPT控制,具体方法是当系统靠近功率曲线两端时采用扰动观察法跟踪,当系统位于最大功率点附近采用模糊控制技术跟踪。实验结果表明,组合控制算法能够根据系统所处状态准确地在扰动观察法和模糊控制算法之间切换,系统响应时间相对于模糊控制缩短了31%,稳态误差相对于扰动观察法减少了67%,系统性能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
黄克亚 《电子世界》2011,(13):41-42
论文重点研究计算机基础上机考试系统软件开发总体实现方法.计算机基础上机考试系统可以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上机考试,也可以供考生备考计算机一级上机练习使用.软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学生考试程序和教师监考程序.学生考试程序提供考试登陆、考生答题、信息查询、考试交卷、理论评分、操作题上传等操作;教师监考程序负责与考试机建立网...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介绍了具有11个输入通道的12位串行A/D转换芯片TLC2543的结构、主要特点、工作原理与编程要点,给出了TLC2543与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接口电路和软件控制程序,并在Proteus软件中进行系统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