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系列单相全色Ca6Sr4(Si2O7)3Cl2∶Dy3+荧光粉.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荧光光谱等对合成的荧光粉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系统地研究了烧结温度、Dy3+离子掺杂量以及添加不同电荷补偿剂(Li+、Na+、K+)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荧光粉能被350nm的近紫外光有效激发;当烧结温度为950℃、Dy3+的掺杂量为4%(摩尔分数),Na+作为电荷补偿剂时,样品的荧光强度最强.  相似文献   
2.
天然橡胶/纤维素纳米丝增韧增强聚乳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溶液共混-共沉淀法制备了天然橡胶/纤维素纳米丝(NR/CNF)复合物,并将该复合物与聚乳酸(PLA)熔融共混,制备得到PLA/NR/CNF共混物。采用扫描电镜对PLA/NR/CNF共混物的断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发现该共混物在脆断过程中,由于CNF与PLA的界面结合力较弱,会随着橡胶分散相一起脱落,从而形成较多的孔洞。拉伸测试结果表明,PLA/NR/CNF共混物的拉伸模量和拉伸强度均高于PLA/NR共混物,但是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说明CNF对共混体系具有增强的效果。热失重测试结果表明,NR和CNF的引入会使PLA的初始分解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无机化学实验通常是化学专业学生学的第一门实验课,它直接影响到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专业素养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讨论了地方院校传统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提出通过"互联网+"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培养实践能力强、专业素养高及创新思维活跃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以均苯三甲酸和六水合硝酸钇(Ⅲ)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Y(BTC)(H2O)(Y-BTC)。通过XRD对材料的物相进行表征,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刚果红的初始浓度、吸附作用时间、溶液pH、背景离子和Y(BTC)(H2O)活化等因素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BTC)(H2O)对刚果红的吸附量随着刚果红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并且酸性溶液和活化有利于Y(BTC)(H2O)对刚果红的吸附。K+、Na+、Li+3种背景离子的存在不利于Y(BTC)(H2O)对刚果红溶液的吸附,这是由于它们会与刚果红抢占Y(BTC)(H2O)上的吸附位点,并占据Y(BTC)(H2O)孔道而减少Y(BTC)(H2O)与刚果红的接触机会。Y(BTC)(H2O)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6.
以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 SA)为前驱体,将沸石咪唑骨架材料ZIF-8加入SA中,制备出ZIF-8@SA复合材料,并研究了ZIF-8@SA对Pb(Ⅱ)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接触时间、Pb(Ⅱ)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温度和吸附-脱附次数等因素对ZIF-8@SA吸附Pb(Ⅱ)效果的影响。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303.15 K时,Langmuir模型拟合得到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330.364 mg/g。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分析表明,ZIF-8@SA对Pb(Ⅱ)的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的。ZIF-8@SA对Pb(Ⅱ)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7.
娄杰  付秋平  赵杰 《云南化工》2022,(8):162-164
无机化学实验是本科阶段化学、食品、材料等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实验课。但目前实验成绩的评价仍停留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真实、全面、客观的反应学生的学情情况。探讨了一套“多元化平时成绩+多元化期末成绩”的无机化学实验成绩多元化评价体系,可以激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对理论教学成果的检验。  相似文献   
8.
以海藻酸钠和聚乙烯亚胺为原料,制备海藻酸钠/聚乙烯亚胺(SA/PEI)复合材料,研究其对水中Pb(Ⅱ)的吸附去除性能。系统研究了各因素对SA/PEI吸附Pb(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A/PEI对Pb(Ⅱ)的吸附量与Pb(Ⅱ)初始浓度正相关,在360 min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在303.15 K时,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得到的最大吸附量为316.46 mg/g。第6次使用的SA/PEI对Pb(Ⅱ)仍表现出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Ni-BDC,然后将粉末状的Ni-BDC与高分子材料琼脂糖进行复合,得到易于从水中分离的复合材料Ni-BDC/琼脂糖。研究复合材料Ni-BDC/琼脂糖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系统的研究接触时间、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及温度等因素对Ni-BDC/琼脂糖吸附去除亚甲基蓝效果的影响。采用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模型及吸附热力学对Ni-BDC/琼脂糖吸附亚甲基蓝的作用机理和行为进行探究和分析。Ni-BDC/琼脂糖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吸附二级动力学模型。Ni-BDC/琼脂糖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是吸热的、自发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