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食盐浓度对传统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菌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萝卜、白菜、豇豆3种蔬菜原料的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不同盐浓度对乳酸菌数量及产酸量的影响,以及在6%食盐浓度下,采用新老泡菜水泡制3种蔬菜的乳酸菌群变化。结果表明6%的盐浓度最适宜3种蔬菜的乳酸发酵,在同一盐浓度6%新盐水中,乳酸发酵的速度白菜>萝卜>豇豆;在6%的老盐水中,3种蔬菜发酵速度差异不明显。从3种发酵蔬菜泡菜水分离鉴定共得到6株革兰氏阳性菌株,其中4株为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1株为柠檬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itreum),1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四川泡菜生产宜充分考虑原材料差异性及利用老盐水优势性。  相似文献   
2.
二茂铁羧酸四乙酰葡萄糖基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国  付莎莉 《化学试剂》1998,20(6):361-362,367
采用PTC法合成了3个二茂铁羧酸四乙酰葡萄糖基酯,通过EA,IR,^HNMR及MS确证了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mini-VIDAS法和膜芯片2种快速筛检方法与国标培养法进行比较,评估2种快速筛检方法的效果和可操作性。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目标菌,针对3种筛检方法设计灵敏性、特异性、抗干扰性实验和人工污染实验,通过比较获得3种筛检方法的应用效果情况。结果国标培养法和mini-VIDAS法的灵敏性较好,mini-VIDAS法和膜芯片法的特异性和抗干扰性较好,人工污染实验中3种方法的结果均符合设计预期。结论日常检验中可采用国标培养法和mini-VIDAS法进行筛检工作,应急任务可使用膜芯片法,以缩短筛检时间,mini-VIDAS法和膜芯片法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筛检的可靠工具。  相似文献   
4.
对3种实验室常用的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杯碟法、碘量法、Charm MRL快速检测法)进行了比较,获得了3种方法对β-内酰胺酶的检出限,并提出了方法中应该注意的关键点,以确保实验效果。从原理、仪器设备、检验准备、检验操作、检验周期、检验成本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对3种方法的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发酵红皮萝卜中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与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规律,从中分离得到10株菌株,通过硝酸盐还原能力的测定,筛选出9株具有硝酸盐还原能力的菌株,其中E5和E6两个菌株硝酸盐还原能力最强,并测定了2个菌株硝酸还原酶(NR)的酶活及pH对酶活的影响。进而对筛选的E5、E6两个菌株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E5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E6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  相似文献   
6.
比较mini-VIDAS、膜芯片两种快速筛检方法和常规培养法,以确定两种快速筛检方法对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筛检的效果。以大肠埃希氏菌O157:H7为目标菌,针对3种方法设计灵敏性、特异性、抗干扰性试验和人工污染试验。结果表明,常规培养法和mini-VIDAS法的灵敏性较高,mini-VIDAS法和膜芯片法的特异性和抗干扰性较高,人工污染试验三者表现符合预期。日常检验中可采用国标法和mini-VIDAS法进行筛检工作,应急检验可使用膜芯片法缩短筛检时间,mini-VIDAS法和膜芯片法可作为初步筛检的工具使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传统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动态变化规律,对传统四川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计数。从自制四川泡菜样品中共分离到5 株不同菌落特点的酵母菌,采用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法鉴定,酿酒酵母(Kazachstania exigua)4 株、膜璞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efaciens)1 株。结果表明:2 种酵母菌都存在于泡菜发酵前期,初始数量为104~106 CFU/mL,随着发酵进行,泡青菜中2 种酵母菌数量持续减少,泡萝卜中2 种酵母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泡白菜中没有检测到膜璞毕赤酵母,酿酒酵母数量先增加后减少。2 种酵母菌在泡菜主要发酵时期的第3~5天减少最快,5 d后消失,不同发酵原料和盐水中pH值变化是影响2 种酵母菌动态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