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12篇
轻工业   6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麻疯树籽壳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提取溶剂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及提取温度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麻疯树籽壳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并利用邻二氮菲—Fe2++H2O2氧化法测定其清除羟基自由基(·OH)能力。试验结果显示,麻疯树籽壳的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1.0g麻疯树籽壳粉,50%乙醇40mL,85℃回流提取3h,总黄酮得率为6.61%;其·O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130mg/mL,分别小于Vc的0.164mg/mL和BHT的0.462mg/mL,表明麻疯树籽壳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强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净化富集,分光光度法快速检测腐竹中禁用色素碱性橙的方法。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C18固相萃取柱萃取,以20%甲醇溶液(V/V)为清洗剂净化,80%甲醇溶液(V/V)为洗脱剂洗脱富集后,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碱性橙在2.0~10.0μg/mL浓度范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55;在2.0~8.0μg/mL添加水平时回收率范围为102.24%~84.15%,重复性实验平均回收率为98.45%,相对标准偏差为1.87%(n=5)。结论:该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适用于腐竹中碱性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
以β-环糊精(β-CD)和功能单体4-乙烯基吡啶(4-VP)制备了基于阿司匹林的超分子印迹聚合物β-CD/4-VP-MIP,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N2吸附-脱附仪,对所合成β-CD/4-VP-MIP的组成、形貌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对阿司匹林的吸附选择性、等温吸附线及动力学。结果表明:所合成的β-CD/4-VP-MIP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道结构;对阿司匹林的等温吸附过程遵从Langmuir方程,饱和吸附量为42.918 mg/g;吸附动力学遵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为0.002 8 g/(mg·min);热力学分析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吸热、自发、熵增过程。  相似文献   
4.
以膨润土和活性炭为原料制备了复合吸附剂并将之应用于含锰离子废水的吸附。考察了不同条件下该吸附剂对水体中Mn(Ⅱ)的去除效果,并研究了吸附动力学特征和等温吸附过程。结果表明膨润土和活性炭复合吸附剂对Mn(Ⅱ)具有优良的吸附能力,在25 ℃下,当投加量为4 g/L、Mn(Ⅱ)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溶液pH为6时,吸附180 min,吸附率为93.2%。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和内扩散模型用来拟合吸附过程,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符合该吸附过程,吸附速率常数为0.003 6 g/(mg·min),内扩散过程不是吸附的限速步骤,还存在吸附机制的制约。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描述吸附等温过程,结果得出该吸附过程服从Langmuir吸附,饱和吸附容量为27.781 mg/g。  相似文献   
5.
建立固相萃取富集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葡萄酒中禁用色素罗丹明B的方法。葡萄酒样品中的罗丹明B经C18固相萃取,40%乙醇溶液清洗净化,80%的甲醇溶液洗脱后,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罗丹明B在1.0~10.0μg/mL范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24;在1.5~3.5μg/mL添加水平时,平均回收率为72.06%,相对标准偏差为2.87%(n=5);定量测出限为0.25μg/mL。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良好,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葡萄酒中罗丹明B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木犀草素作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木犀草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影响该聚合物对木犀草素的吸附能力的因素,并对等温吸附过程和吸附机理进行判断。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木犀草素具有优良的吸附效果,在p H值为7.0,底液浓度为100 mg/L,吸附时间2 h条件下,该聚合物对木犀草素的吸附量为28.32 mg/g;吸附平衡试验说明该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饱和吸附量为31.983 mg/g,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常数为0.045 3 g/(mg·min);选择性试验说明该印迹聚合物对目标物具有优异的选择识别能力。该聚合物能应用于木犀草素的前处理、提取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以马来松香乙二醇丙烯酸酯(EGMRA)和丙稀酰胺(AM)为聚合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马来松香乙二醇丙烯酸酯-丙稀酰胺二元共聚物(松香基聚合物)。采用静态法研究该聚合物对葛根素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对吸附过程进行控制机理判断。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对葛根素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最佳吸附条件为:以体积分数为40%乙醇为溶剂配制葛根素溶液,质量浓度为6.0mg/mL,聚合物为20~40目,吸附温度25~50℃,振荡频率80r/min,平衡吸附时间为2h。饱和吸附量Qe为23.01mg/g。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可较好的描述吸附过程,膜扩散和粒扩散为此吸附体系控制步骤,通过菲克定律计算出膜扩散系数D为5.22×10-8cm2/s,粒扩散系数D为3.20×10-8cm2/s。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活性炭负载硫酸氢钠为催化剂催化乙酸和丁醇的酯化反应,以乙酸的转化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了摩尔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等条件对合成乙酸丁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为:酸醇摩尔比为1∶3,催化剂用量10%(ω),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为140 min,乙酸转化率为61%,催化剂可多次重复使用,是一种绿色的酯化反应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以硫酸氢钠为催化剂,乙酸和苯甲醇为反应物来合成乙酸苯甲酯,研究了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当酸醇比为1∶2,温度为60℃,催化剂用量为1.4 g时,乙酸的浓度变化最大,即该反应条件下乙酸苯甲酯的产率最高。在实验范围内该反应活化能:Ea=3166.9R=3166.9×8.314=26329.6066 J·mol-1,指前因子k0=45.604 kmol-1·L·min-1,动力学方程为:-rA=f(w)k0e-Ea/RT(CACB-CDCW/K)=(0.0045x+0.036)×45604 e-26329.6066/RT×(CACB-CDCW/1.499)。  相似文献   
10.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如何保障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传统教学条件下实践教学存在的弊端,开展了新条件下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从条件保障、教学方案优化、平台搭建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旨在提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化工专业的认识及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生产发展需求,促进化工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